大学校长全球峰会达成“清华共识”刘延东作主旨演讲
本报讯(记者张凤娜) 来自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大学校长4月23日齐聚清华园,参加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围绕“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本次校长峰会开幕式。
刘延东在会上作主旨演讲时指出,大学要担负起引领发展、创造未来的崇高使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她说,大学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探索未知、认识真理的殿堂,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高地,是分享成果、交流合作的平台。大学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推动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大力开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研究,促进基础理论创新和技术瓶颈突破;要以服务社会为方向,主动深刻地融入社会,构建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相互开放、紧密合作的格局;要以校风、学风、教风为引导,倡导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品格;要以国际交流合作为桥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分享优质资源,积极投身跨文化交流,促进人类多样文明和谐共生。
大会达成“清华共识”,明确了未来高等教育的作用和社会责任,旨在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区大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青年学生的相互理解与包容;在应对国际问题与传承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者研讨未来五至十年高校史学发展规划
本报讯(记者史讯)4月23—24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托举办的历史学战略规划研究课题组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举行。会议就未来五至十年高校历史学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行了研讨,来自高校系统的历史学规划各子项目负责人分别报告了规划草案的内容。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高校史学规划共由六个子项目组成,分别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及历史文献学、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
记者观察到,高校历史学规划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对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历史地理学将利用遥感、地质、考古、分子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集中研究自然与社会环境变迁、灾害发生与应对、移民与地域开发、边疆历史地理、城市与聚落等问题,力求建成统一标准的综合数据库。考古学则会与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地质学、古地理学等学科合作,着力加大旧石器时代考古比重;与分子生物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合作,拓展民族研究。史学史学科将加强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从少数民族文献中发掘、爬梳史学遗产,同时撰写中国史学史的鸿篇巨制,编写外国史学史教材,翻译一批外国历史文献,强化公共史学建设。
刘家和、瞿林东、马克垚、钱乘旦、葛剑雄、林沄、赵毅、陈志强、霍巍、朱政惠、李剑鸣、蓝勇等史学家就相关议题发表了意见。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说,“十二五”期间,历史学将最有希望成为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重大影响的人文学科。(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饶宗颐研究所成立
本报广东讯(记者武勇)4月23日,饶宗颐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饶宗颐学术研讨会在韩山师范学院举行。95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亲自为研究所揭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发来贺信。饶宗颐大力倡导成立的粤东考古中心也于当天成立,饶宗颐先生现场为《潮州志补编》一书审稿。
许嘉璐在贺信中鼓励有志于饶宗颐研究者,研其学,要在知其人;知其人,要在知其心;知其心,要在效其情。饶宗颐研究所是由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世界潮团联谊会学术委员会联合成立的专门从事饶宗颐学术成就和思想研究的常设性科研机构。
饶宗颐先生号选堂,广东潮州人,其治学广博,在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史前文字学、经学、宗教学、历史学、中外关系史、诗词学等学术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