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喇嘛皆僧人,但僧人却并非都是喇嘛。喇嘛与普通僧人有区别,喇嘛是经过多年的苦读和实践而达到极高开悟的成就者。如果只懂得显教教理,没有修证成就或实践经验者,不能称为“喇嘛”。因此,藏传佛教视喇嘛为佛,具有佛的修养、佛的慈悲,像佛一样引导众生解脱。
关于“喇嘛”一词的来源和含义有多种不同解释。元代杨瑀《山居新语》说:“闻有此说,未尝目击,问之剌马可也。”“剌马”即帝师。明代王士性《广志绎》卷五说:“乌思藏所重在僧,官亦僧为之。其贡道自川入,俗称喇嘛僧。”喇嘛僧指藏传佛教僧人。清代的多部文献都提及“喇嘛”,姚莹在《康猷纪行》卷三和卷五对此也作了不同的解释。国外有学者认为,“嘛”来源于藏文“bla”和“ma”两个词,“bla” 一般被翻译成“灵魂”、“精神”或“生命”,是“一种个体的生命力量,构成人的身体和大脑的根本支柱”。“ma”首先作为一个否定的虚词,意为“没有”或“不是”;其次作为一个真实的、名词的指示物;还作为表示“母亲”的词。因此,“喇嘛”一词意为“高的”或“高尚的母亲”、“向往灵魂的母亲”。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索南才让 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