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渭,山东陵县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德州、津南、昌潍、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曾任连指导员、图案组织股股长,福州军区组织部副科长兼军区党委秘书,团、师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军副政委、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政委,军区党委书记。第七届、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九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党的十四大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评为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上将军衔。1955年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2003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先后出版《躬行实践集》、《学吟记》、《晚晴文思集》、《岁月纪实》等专著。
201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千难万险,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90年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我们党成功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腾飞的中国。回顾党的历史对加强党的建设有哪些重要启示?有哪些经验教训可资汲取?带着上述问题,本报邀请到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上将,为我们作独家解读。
1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立身之本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将军,亲历了我党领导人民从灾难深重的战争年代一步步走向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今年是建党90周年,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斗争胜利,根本优势在哪?
宋清渭:1945年,我在渤海军区第二分区机关驻地的一间小土屋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0多年来,党始终在我心中,我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党。回顾党的历史,强大凶恶的敌人没有战胜我们,伟大艰巨的任务没有压倒我们,多次严重的自然灾害没有摧垮我们,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没有改变我们的方向,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也没有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过挫折和失败。我觉得,始终牢记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坚持和发挥思想政治优势,是党的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和显著特征,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党的思想政治优势,集中体现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坚持思想政治建军,培养和造就优秀领导干部几个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坚持和不断发展创新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具体有何表现?
宋清渭: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共产党不同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标志,就是她把最崇高的理想和最坚定的信念,即为实现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
回想起当年我走出家乡、找到八路军的时候,除了对日本鬼子的满腹仇恨外,并不懂得多少革命道理。后来在渤海二专署举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上,在用马兰纸印刷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小册子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革命的理论。这时就像心头的一盏明灯被拨亮了,眼前豁然开朗。坚定地确立了跟着八路走,跟着共产党走的人生目标。
解放战争中,在一线连队工作和战斗,艰苦环境的磨炼、党组织的教育指引、战友和烈士们英雄事迹的激励,使我懂得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革命道理。我当指导员时,陪了三任连长,他们都在战斗中牺牲了,但一个倒下去,另一个擦干身上的血迹又顶上来。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过去革命前辈和先烈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引诱、严刑拷打的折磨,不缴械投降,不屈膝变节,不改革命初衷,这是什么力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甘当革命的“傻子”,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又是什么力量?!这些都是理想信念的力量。所以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才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新时期又当如何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呢?
宋清渭: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立身之本。对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的动摇将是最危险的。相比较过去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歌舞升平、灯红酒绿更容易突破人们的思想防线。在新的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动摇了,信念支柱倾斜了,革命意志衰退了,忘记了江山是怎么打下来的,把当年入党的誓言抛在了脑后,不信马列信鬼神、信关系,把追逐金钱、积累财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甚至有的高级领导贪污腐败,生活腐化。这些现象,严重地腐蚀着我们党的肌体。我认为,不论社会怎么发展,经济怎么繁荣,即使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不能放弃了对理想信仰的追求。
今天,我们要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既要靠学习、靠教育,更要靠实践。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把崇高理想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紧密联系起来,胸怀远大目标,筑牢人生的精神支柱,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不丧失必胜的信心,以扎实的工作报效党和国家。
2 实事求是:共产党人永恒的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提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光辉旗帜。如何看待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原则?
宋清渭:实事求是原则不仅是贯穿党的指导思想的一条红线,是党一脉相承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也是共产党人永恒的实践课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把两者融为一体,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21世纪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党的历史上,1945年和1981年分别作出的两个《决议》,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都是对党的历史作出的阶段性总结,充分体现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和态度,是我们学习、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的重要依据。
9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就成功,事业就发展,社会就稳定,人民就幸福;反之,革命就遭受挫折,事业就停滞不前,社会就动荡,人民就遭殃。
《中国社会科学报》:看来,实事求是绝非是口头上说一说,要身体力行,要切实去做。
宋清渭:是的。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它不但是一个思想原则问题、路线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必须身体力行的追求和行动。实事求是重在真,贵在实。实事求是最大的敌人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有些领导同志,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好说假话空话,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如同风过树梢,一吹就散;有的学习外国外地经验,不顾实情,生搬硬套,简单复制;有的好大喜功,下级费尽心思为上级“演戏”,而上级走马观花,不求实情,只讲一点论,不懂两分法,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充分肯定,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有的为了装扮业绩,造假指标,搞假统计,报假数字。这些都违背了我们党一再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党的事业有着极大的危害。要真正理解实事求是的含义,就要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实效真功来体现共产党人的品行境界和做事的认真执著,真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 做好群众工作是党的事业得以发展的力量源泉
《中国社会科学报》:“群众路线”是我党自始至终一贯遵行的工作原则,能否结合您自身的经历给我们谈一谈?
宋清渭: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共产党人无论走到哪里,只有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动员起千千万万人民大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不息的历史;就是一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的历史;就是一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推动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历史。
得民心者得天下。革命战争年代,在那么残酷的环境里,如果没有千百万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持,别说夺取政权,就连立足之地都找不到。我们刚参加革命时,村里、镇里都是日伪军的据点,处处都有封锁线,吃的是老百姓的粮,住的是老百姓的房,离开老百姓寸步难行。记得济南战役时,广大群众组成支前大军,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敌机轰炸时,他们扑在伤员身上,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让伤员二次负伤。淮海战场上,支援前线的群众推着装满粮食的小车,自己饿着肚子,甚至沿途讨饭,走了几千里硬是把粮食送到前线。那个时候,党特别重视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同老百姓“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和群众打成一片,所以才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爱戴和支持,才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壮大,领导全国人民打败了敌人,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密切联系群众”在当前党的执政工作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宋清渭: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增强群众观念,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感觉,现阶段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过去我们讲,共产党人除了群众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和分歧越来越多样。我们既要善于统筹、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实行科学管理,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当前来说,在经济发展中,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也应逐步让大多数人富起来,真正让广大百姓也活得有地位、有尊严、有希望。
二是要正确面对群众利益诉求。为什么社会发展了,生活改善了,群众不满意的程度在一些地方反而有所增加,上访告状的反而越来越多了呢?从历史上看,凡是大多数群众选择的、要求的和拥护的,最终都是正确的;凡是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反对的,最终都是错误的。离开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什么人、什么政党都一事无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都要考虑人民的意愿。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认真、公平公正地加以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应做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扩大稳定面,缩小对立面,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三是怎样代表人民利益的问题。人民的信任和历史的选择把党推上了执政地位,党怎么来为人民谋利益,用什么样的作风来为人民执好政、服好务?那种靠倒卖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增加财政收入,用破坏环境资源来换取繁荣发展,靠坑民害民骗民来营造政绩工程,把为人民群众办事当成“恩赐”的错误行为,都是与党的宗旨和事业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就更应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唇齿相依、血浓于水的密切关系。
4 坚持思想政治建军永葆人民军队本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长期在部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从您自身经历来谈一谈人民军队必须“坚持走政治建军和思想建军的道路”?
宋清渭:人民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党就注重把它置于自己的绝对领导之下,特别重视在军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工作,走政治建军和思想建军的道路,这是我党建军思想的璀璨明珠和重要法宝。我曾长期在部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各级党委书记以及中央委员。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军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感受到了党的政治工作在部队建设中产生的巨大威力。
淮海战役最后阶段,为了围歼杜聿明集团,我们和敌人在陈官庄地区对峙20多个昼夜。天寒地冻,雨雪交加,村庄都成了废墟,群众早已转移,我们连队在野战工事里,不能生火做饭,没有棉衣取暖,就靠着几把稻草铺在堑壕里御寒,但大家没有说熊话的,没有叫苦叫累的。记得纵队司令员宋时轮亲自到我们团作动员,讲得部队士气高涨,大家都盼着战斗打响,去夺取胜利。最后,同大部队一起全歼了杜聿明集团,胜利地结束了淮海战役。这就是持续不断、见缝插针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重大艰巨任务的完成、重要时期的转折和异常困难的克服等,无不是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顺利完成的。可以说,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在军队发挥得最为突出、最为有力、最有成效。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怎样看待新时期军队历史使命的变化和要求?
宋清渭:新时期,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仍然不死。党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强大军队,是万万不行的。人民军队不仅承担着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维护祖国利益的重要力量。从青藏铁路建设到汶川抗震救灾、从舟曲抢险到亚丁湾护航等,处处都有人民军队的身影。人民军队在今天的国防和经济现代化建设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今天,我们全党全社会更应该关心这支军队、支持这支军队。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支军队。这方面做好了,本身就起着稳定国家、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起到震慑、抵御、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重要作用,起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5 领导干部形象具有导向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领导干部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您有什么体会?
宋清渭:我党的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领袖和领导人。他们顺应时代潮流,引领群众行动,是党的先锋模范,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同时,他们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我们的心目中一直占有崇高的地位。他们的非凡领导才能、决策艺术和人格魅力,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较长时间在福州军区机关和部队工作,有幸接触到很多老红军、老将领、老革命,像“旋风司令”韩先楚、“铁面将军”王建安,还有“军中儒将”叶飞、“皮旅旅长”皮定均、著名将领刘培善等。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卓越的领导才华、朴实的工作作风,都让我感到学习不完,受用不尽,成为我后来工作和为人的丰厚政治营养。
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时期仍然需要领导干部作表率。
宋清渭:领导干部要真正发挥模范标杆和中坚力量作用,一靠品德,二靠能力。品德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磨炼。要自觉维护中央权威,遵守党的纪律,确保政令畅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做到清正廉洁,决不能以权谋私、坑民害民;要自觉做到慎独,当一名干净的干部、可敬的官员。能力要在努力学习中提高。做一名学习型的领导干部,要向历史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不但要自己学,还要带领广大群众学。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用好的思想、好的能力、好的作风、好的形象,为普通党员做表率,才能带动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同心同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的事业就一定会阔步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早日实现,共产党的旗帜就会永远飘扬在中国的大地上。
《中国社会科学报》:感谢您接受采访。(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谢德)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