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电子书阅读:始于点击的心灵之旅
作者:zhangyy   日期2011-04-27 11:0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电子书的出现,不仅使书籍载体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引发了阅读习惯、读者与作者关系、作为产品的“文本”写作方式的巨变,进而在深层次改变了文本类型的传统概念。

  在历史上,书籍的载体有树叶、羊皮、青铜器、龟甲、兽骨、布帛、纸张等。纸张的出现是一次巨大的革命,它大大降低了书写成本,方便了书籍的传播、普及与流通,加快了文明的进程。但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人们阅读量的增加,庞大的纸质书籍出版量,使林木资源面临严峻考验。电子书的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使书籍摆脱了对纸张的依赖,改变了书籍的形态,从而缓解了由于书籍载体形式造成的知识积累、文明进步与人类生存危机之间的潜在矛盾。相对于纸质书籍,电子书环保、低碳、节能,且具有价格低廉、便于储存等优势。例如,皇皇巨著《四库全书》有36277册,就财力和储存空间而言,一般科研人员无缘拥有。但由于有了可全文检索、附原文影像的电子书版本,一般人就有了阅读、拥有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的机会。无论从环保,还是普及知识的层面观察,电子书的出现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电子书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与相对单一的传统纸质书籍相比,电子书的阅读更舒适,更人性化。读者不仅可随心所欲地更改书籍版式、颜色、文字大小与背景,甚至还可设定配乐,边读书边聆听镶嵌于书籍内部的音乐。电子书中的画面更清晰,还有一些动漫和视频。如此看来,阅读不仅是一种心灵沟通,更是全身心的享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文字之美,还能感知音乐美、绘画美,因图文声色和活灵活现,从而可享受到“有声画”、“画面诗”。遇到疑难字时,读者只需点击鼠标或触摸屏幕,屏幕上就会出现详尽的解释,省却了翻阅工具书之苦。更有甚者,一些电子书还可根据需要,实现自动阅读。

  电子书的特点是生产周期短,扩容速度快,信息量大,书籍内容能与生活同步。例如,美国《读者文摘》的电子版每天更新,简直是“时报”,而不是“月刊”。由此,人们在阅读电子书时,自然平添了一种新的时效性视野。在年轻读者中,这种新闻性的诉求尤其强烈。在地铁上、公交站旁,不乏手持Kindle或WINDOWS智能手机的靓丽一族,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国内外新闻、股市行情、商场物价、时尚风向等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书使书籍的高雅精神文化迈向了世俗与实用,这可能是电子书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其实,承载什么内容不是介质的“过错”,电子书里也有严肃高雅的内容,而上述贴近生活的内容,纸质书籍里也有,只不过在电子书中变得更快捷有效而已。

  阅读是一种心灵沟通,读者与作者通过书籍可以互动。电子书出现后,一种全新的书写方式随之而来,从而使这种互动更加全面、及时。试想,网络作品在公布的同时,读者可通过阅读、评议与作者交流——无论是以文字、语言,还是以视频方式。作者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从而修正自己的写作。作品已是作者与读者心灵交流的结晶,因为读者参与了写作。(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立敏)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