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了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六年来,中国首次在一个季度内出现贸易逆差。
解读:樊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虽然中国在2011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小额贸易逆差,但是到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仍达到30447亿美元,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货物贸易顺差与FDI是构成中国外汇储备最主要的两项来源,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中国基础货币的快速超发,同时加大了中国国内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
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持续震荡上行的态势,且国际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之间存在着价格联动机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美元的贬值。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国的通货膨胀以美元贬值的方式输出到其他国家,而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基本上以美元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因此美元贬值势必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扬。
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扬会对中国产生两方面不利影响,仅一季度,中国就分别进口了6342万吨的原油和17712万吨的铁矿石,共占进口总额的17.8%。一方面,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增加中国进口成本,并推动中国进口规模上升,引发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进口价格的不断攀升又会推高国内物价,并且使得出口成本不断上升,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由于中国出口产品使用大量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作为投入品,因此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也存在极强的联动效应。可以预见,2011年中国的进口会持续增长,而出口则面临更大压力。预计中国2011年全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差,但是贸易顺差规模会有所降低。中国目前的贸易差额调整方向符合商务部“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综合战略布局。未来中国外贸进出口将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稳定进出口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仍将是中国外贸发展的着力点。(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