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部分学术期刊“靠收取版面费牟利”以及“论文买卖产业化”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对大量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进行监测评估,对学术质量差、经营水平低、靠收取版面费生存的期刊予以停办。
“版面费”早已成为国内学术界公开的秘密,以版面费为核心的论文产业链,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据最新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其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位以外。究其原因,可以说版面费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亟待遏止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组2月发布的《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重大问题,学术成果重数量、轻质量,抄袭、买卖论文成风,滋生了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近半数受访者承认曾为发表论文向其核心期刊付费。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则详细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他指出,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情况由来已久,主要存在于一些发行量较小、专业性较强和技术类、管理类的刊物中。他认为,学术刊物为谋取生存之道、教师为迎合学术考评体制、数量庞大的高校学生为顺利毕业,都为版面费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据袁济喜介绍,目前,30%—40%的博士依靠买卖版面发表论文。
“目前,部分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牟利、依靠版面费生存,这一问题非常严重,必须解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主任邱均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期刊研究所所长李频认为,期刊靠版面费牟利,其本质是学术期刊的媒介功能错位导致媒介行为失误,学术期刊的基本功能在于以服务学科建设推动学术发展,它应该遵循学术与文化发展的逻辑。而期刊靠版面费牟利,表明办刊者将学术期刊视为牟利工具,这种金钱与版面的交换行为将会影响甚至阻碍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版面费助长学术虚假繁荣
版面费收取在人为地提高学术金钱“门槛” 的同时,也无形中导致了学术的虚假繁荣,使得市场上产生了大量的学术刊物,但高质量的刊物数量并不多。长此以往,势必将会严重亵渎学术尊严、抑制学术研究。对此,邱均平指出,靠版面费养活期刊的现象很普遍,多数学者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认为,这些依靠收取版面费牟利的学术刊物,对社会风气、学术风气都造成了恶劣影响,使得部分研究者过分求多求快,从而影响了学术期刊的质量,败坏了学术期刊的形象。
“发表学术论文本是艰苦的知识生产工作的一个环节。”李频首先针对学术论文给出了这样一个简洁的评价。他说,买版面发表文章不仅影响了学术文章的质量,对学术界特别是学术风气造成恶劣的影响,也容易让人忽略获取知识所需的艰苦求索。
“学术期刊依靠版面费生存这种现象对学术的影响很不利,对学术发展也是一个致命的伤害,现今发表论文收取版面费,主要针对高校在校生,这对于那些还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不利于他们以后在学术道路上的发展。”对于年轻一代的学术之路,袁济喜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
学术期刊必须服务于学术
对于整顿清理以版面费牟利的学术期刊、创建规范健康的学风,受访专家从多方面表述了各自的见解。
“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很宏大的工程,既需要大系统方面的调整,也需要具体细节的改进,应该标本兼治。”谈到如何整顿以收取版面费牟利的刊物,袁济喜给出了这样一个回答。他指出,大系统的调整是指在学术和教育系统上给学术营造一个更加自由和宽松的环境,让大家能够真正根据自己的研究发表成果,避免功利化和行政化;具体细节上则要采取一些必要的行政措施,对于有确凿证据证明依靠卖版面来维持的刊物,要严肃查处。
邱均平则指出,学术期刊编辑要把好关,严格审稿制度,提倡匿名审稿,建立外审制度,对质量不高的文章予以退稿;作者也应写好论文,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不粗制滥造。他强调,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很大,但是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还很少,高质量的文章更严重缺乏,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李频对此指出,期刊收取版面费有较为复杂的社会原因。所以他认为,要整顿以版面费牟利的刊物,需要政府与学界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学界与出版界之间达成共识:学术期刊要服务于学术发展,政府要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学术领域的问题最终要由学术来解决,要依靠学术的自律,要依靠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自觉行动。他强调,学术不能产业化,学术期刊也不能产业化,因此学术期刊必须回到服务学术的方向上。(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春海 张凤娜)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