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底科特迪瓦总统选举后,时任总统巴博和前总理瓦塔拉均宣布获胜并分别宣誓就任总统,科特迪瓦随后陷入政治僵局,暴力事件频发。联合国、非盟、欧盟等国际组织表示承认瓦塔拉当选总统,但巴博拒绝下台。2011年4月4日,联合国驻科特迪瓦行动团(联科团)开始对巴博及其部队采取军事行动。4月10日,法国驻科特迪瓦的“独角兽部队”在联科团授权下再度大打出手,科前总统巴博最终在其位于经济首都阿比让的官邸中被捕。然而,巴博的被捕是否就意味着科特迪瓦乱局的终结?科特迪瓦“一国二公”闹剧的上演究竟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的。
“一国二公”的由来
科特迪瓦的政治僵局从表面上看是选举问题,实际上反映出非洲政治的老问题——部族与宗教的平衡。巴博出生于西南部城市加尼奥阿,属于阿肯族系,信奉罗马天主教;瓦塔拉则是科特迪瓦人和布基纳法索移民联姻后的孩子,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背后,分别站着各自的部族和宗教支持者。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陶短房 作者系专栏作家)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