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消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将于4月底通过公报形式对社会发布。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口总量和结构数据不仅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决策影响,对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次普查结果受到广泛关注。值此背景下,本报记者走访了社会与人口学专家,就人口普查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进行解读和探讨。
人口普查是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普查已成为国情调研的重要手段。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进行的5次人口普查来看,其国情调研之功能在我国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时期都有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1953年的首次人口普查,主要是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数据,但也对我国规划“一五”发展计划起了很大作用。1982年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国际力量的参与下,调查过程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细致性,调查数据的质量非常高,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性依据。从1990年开始,我国按联合国推荐的惯例,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形成常规性调查机制。
与之前的人口普查相比,翟振武认为,当今的普查已经不是为了某一具体目的,而是为一个基础性、全局性的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学专家田雪原也指出,人口调查所具有的调查登记的直接性、调查对象的全面性、调查时间的同时性、原则方法的一致性、组织实施的集中性、数据资料的原生性等特点,使得人口普查作为国情调研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完整性、全面性、权威性的数据结果更具参考价值,有了这些数据,国家和有关机构才能在劳动就业、民生保障等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决策。
人口普查为“十二五”转型发展提供必要数据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调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围绕着经济方式的转变,与人口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素质等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就劳动力结构而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康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廉价劳动力对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劳动力价格和工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通过人口普查,进一步了解人口中知识型劳动力及廉价劳动力的数量,可以更好地应对“十二五”期间经济转型中出现的所谓“劳动力紧缺”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祝宝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到:“‘十二五’规划将经济转型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宏观经济考虑,人口普查结果及各种数据都可以为‘十二五’期间人口红利发展趋势、刘易斯拐点会否出现、人力资本合理配置等提供数据。人口普查的结果能够清晰显示目前劳动力资源及人口素质状况,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人口普查为城市化指明道路
城市化是国家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城镇化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发展的主要方向。田雪原向记者分析:“2009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6.59%,乡村人口占53.41%,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人口占75%左右,这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相差甚远,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通过人口普查,则可以明确掌握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迁移流动等基本信息,更好地规划城市化发展路径。”
田雪原认为,通过人口普查较好地掌握农村人口在不同时期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态势,将会极大地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城市化软实力。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朱楚珠进一步指出,我国农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的培训、再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培训什么,在哪个行业要培训多少人?都需要根据普查数据来规划。
人口普查被各国广泛重视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普查早已被各国广泛重视。据联合国统计司统计,在2010年的普查周期中,全球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口普查。
翟振武介绍,英国于2011年3月27日正式启动的人口普查耗资4.82亿英镑。为了使普查更加科学更具准确性,英国政府正着手研究例如利用信贷记录、邮政信息、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设立的数据库等更有效率的人口统计手段,同时正考虑每5年统计一次,通过提高统计频率以提高数据准确性。
2011年2月初,印度开展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印度政府希望借这次人口普查的机会,对印度人口构成有更加清晰和宏观的认识。
2010年10月14日,俄罗斯拨专款170亿卢布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根据俄联邦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相对于2002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减少约220万人,人口下降1.6%。
翟振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口普查之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而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人口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动态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更加值得关注。(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唐红丽 实习记者 冯? 宇)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