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城市化:“十二五”发展主动力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3-14 14:5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69期“两会特刊”文章之一。

  未来五年,甚至更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在过去一年里,很多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城市化。

  “十二五”开局之时,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将代替工业化,成为下一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谈论城市问题,一定离不开农村。我们在未来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和农村?这个话题,吸引了政协委员的关注。

  缓慢的城市化

  我国城市化水平如何?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以上。进城务工半年以上的“被城市化”的农民工,大概有1.5亿,也被统计在城市化数据里。如果这些人没有真正变成市民,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5%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虽然城镇化率快速提高,但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呈现出典型的不完全城镇化特征,城镇化率在统计上有些高估。中国现有的城镇人口统计中包含大量农业人口,仅此一项,就使得中国的城镇化率被高估9个百分点左右。如果再考虑到大量尚未融入城市的农民工,中国完全的人口城镇化率至少要降低10个百分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成贵说,我们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农民工为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没有同步实现城镇化。所以,今后一个时期一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

  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认为,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制约着城市化发展的严重障碍还是户口。城市人拥有固定的子女上学、公共服务等权利,农民工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但其他权利大多不能在城市获得。多年的户籍壁垒已导致利益制度框架的形成,城市化意味着城乡关系以及固定利益制度的重新调整。

  步伐太快的新农村

  在城镇化逐步加快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城乡统筹,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大课题。当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集中居住,于是出现了农民“被上楼”。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指出,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居住分散,造成公共服务成本很高,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费用高、效率低。这种情况下适当集中居住,从长远看是有利的。但如果过分强制推动,会好心办成坏事。

  蔡继明说,农村改造,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新农村建设还应立足长远,“随着大量人口进城,农村已经出现了很多空壳村、空壳镇。设想30年之后,农村还有多少劳动力呢?”

  几位委员一致认为,集中过程中土地的收益应归农民,也让他们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土地红利。

  从乡村到城市

  从乡村到城市的路,中国的农民工已走了30多年,可他们依然无法真正走入。城市的大门紧闭——你可以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但不是城市人。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正是要打开这扇门,让农民工留下来,真正成为市民。

  农民转为市民,将成为打开城市大门的一把钥匙。但是,钥匙交到农民手上,户籍制度是首个障碍。

  “没有户籍,你就买不了保障房,那怎么办?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到今天,就算再降价,也不会降到农民工能买得起的水平。”王健林说。另外,教育、社会保障等等,无不和户籍挂钩,农民工如果不能享受得到这些保障,难以转为市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告诉记者,户籍只是表面,实质是其背后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问题。他相信,“十二五”期间这一领域的改革将取得重要突破。“随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开,‘农民工’一词成为历史,并非不可能,只要进入城市工作,就是市民。”

  实际上,这一问题的答案已越来越清晰。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好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此外,以上几位委员都表示,在城镇化进程中,除了要依托大城市,还要特别着力可吸纳更多就业的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中心镇的发展,从而减轻大城市负担。同时,中小城市首先应在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持续、稳定的就业机会上,做足文章。

  统筹城乡发展是篇大文章,但仍要一字一句地写,就像委员们在讨论这一话题时虽显得焦急,却不忘提醒:急不得,要有耐心。(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王建峰)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