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清浊音变圈:自然演化与接触影响的碰撞
作者:liuhm   日期2011-03-14 15:5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朱晓农先生提出一个清浊音变圈的理论,并根据它论证汉语方言的内爆音不是出于侗台语底层。内爆音在侗台语中很常见,在汉语东南方言中也分布很广。学界历来的看法是,汉语的内爆音来自侗台底层,是很早以前语言接触的结果。音变圈用自然演化解释汉语方言内爆音的形成,引起了很多反对意见。主要理由是,语言接触会导致语言影响,内爆音作为侗台语的典型音类,对与之接触的汉语产生影响,留下语音遗迹,顺理而成章。对于这场不同范式的论争,我更赞同自然音变的解释,理由如下。

  (一)可重复检验。从音理上说,从清爆音演变为内爆音是可能的。发清爆音时,如果降低喉头,稀化上声道空气,就有可能发出内爆音。我在做母语壮语(无浊爆音音位)录音时,发现发音人将个别清爆音声母的汉借词变读为内爆音。潮州话中也有类似现象。北部湾一带的越南语、临高话、村话,以及粤语、闽语,清爆音系统地演变为内爆音。而由普通浊爆音变为内爆音似更常见。学者们在闽语、赣语、哈尼语、吴语、瑶语中都发现了新近生成的内爆音变体。这说明相同的音韵前提在相同的音理作用下,能在不同的语言/方言,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引发相同的自然音变,不管有没有接触的影响。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韦名应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