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在他诗歌式的生命和生活追寻中,在自身的修养和经验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感知方式:一是客体的形象的诗歌感知原则,二是肌理的细节化的诗歌想象方式。
有评论者认为,老诗人李瑛是中国当代诗坛的巨匠,我认为这一评价并不为过。
有人一直认为诗歌是属于年轻人的,他们认为诗歌是靠激情催生出来的,这是对诗歌的一种轻率理解。其实,诗歌更需要人生经验、修养以及情思的深度或高度。大概人们最终认可的还是诗作呈现的生命重量。李瑛年轻时的诗歌虽然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中年时以《一月的哀思》一诗蜚声海内外,但他这前后的诗歌,教条的激情遮掩了普遍意义上人生的抒情,也遮掩了他用诗歌认识世界、认识生命的方式。进入晚年后,他才完成一系列“大器”之作。
从20世纪80年代,随着思想与文艺观念的解放,李瑛开始了对诗歌表现方式的真正追寻。诗人从历史厚重的沉积中开始了他诗情的超脱,诗歌的甘露为他走过漫长的历史征途洗尘。他以诗开始了自由的歌唱、抒情、思辨。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石厉 单位: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