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被誉为“鬼才”,善于描绘农村和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作品中凸显着悲苦的“草根情结”和写实性。同时,他也是中国当代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长篇小说多达14部,先后分别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浮躁》1987)、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废都》1997)、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2005)、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秦腔》2008)、首届世界华人长篇小说红楼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国内外文学大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语言,在世界20多个国家传播。
每过几年,他就会有一部标志性的著作与读者见面。当经历了《浮躁》的一举成名、《废都》的毁誉参半和《秦腔》的功成名就后,经过四年的蛰伏,他的又一部长篇力作《古炉》春节前在京首发。评论界认为,这部64万字的作品勾勒出一幅中国基层的“文革”全景图。近日,贾平凹在其西安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依旧操着一口浓重的商州乡音向记者讲述他创作《古炉》的心路历程。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朱羿)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