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国走的是和平振兴道路——访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绪方靖
作者:liuhm   日期2011-03-11 14:3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68期特别策划“两会特刊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十二五”文章之一。 

  绪方靖夫先生生于1947年,是日本知名政治家,东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留学。曾担任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驻巴黎记者、副总编,先后访问过100多个国家。担任过日本参议院议员,现任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际委员会负责人。日前,借他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之机,笔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郑萍:绪方先生,中国即将召开“两会”。“十二五”规划是“两会”的重要议题。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人民对此充满期待。作为日本的知名政治家,您如何看待今后五年中国的发展前景?

  绪方靖夫:我现在手头没有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数据,但宏观地讲,世界经过“雷曼”打击进入经济恐慌时期,而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取得显著发展。这些成绩是中国政府采取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成果。我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仍会以这种发展基调更加大步前进。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将是被全世界所关注并认可的发展趋势。今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的一年,又是兔年。如果打比方的话,我认为今年会成为中国经济起跳的一年。我想,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将会保持迄今的发展势头。

  去年,我参加了在昆明召开的亚洲政党扶贫专题会议。中国在扶贫上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高度评价。中国政府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我认为,今后在消除贫富差距、提高劳动者工资、改善人民生活问题上,将会投入更多的力量。

  郑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发紧密。毫无疑问,今后五年世界将更加关注中国。您怎么看目前及未来五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绪方靖夫:今年1月,我出席了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芙的就职仪式,距上一次访问巴西,时隔三年。而这次访问,成为我在巴西观察中国作用与价值的一次机会。近八年的时间里,巴西与中国的贸易额发展了17倍。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第一贸易伙伴。

  从目前正在进行的“南南合作”角度看,UNCTA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表明,2010年海外直接投资金额中,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数额占53%,超过面向发达国家的投资。发展中国家增加了8.6%,发达国家减少了6.9%。据分析,这种趋势今后还将继续。

  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曾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设想,但在上个世纪没有实现。进入21世纪后,这一设想以“南南合作”的形式,正在发挥力量。我认为,这种潮流不会停止。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0年6月发布的报告《2010年全球发展前景:财富转移》统计,OECD加盟国与非加盟国在世界经济总量的占有比例为60∶40(2000年),51∶49(2010年)。报告预测,到2030年,将会达到43∶57。这说明,世界格局正发生显著变化。它不仅发生在国际政治领域,而且也发生在国际经济领域。

  中国就是起牵引作用的国家。不管你喜欢与否,中国的作用都在提升。不论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中国都会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认为,这就更需要中国旗帜鲜明地高举一贯秉持的不称霸等外交方针,更努力地争取周边邻国的信任。中国极小的一个行动,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误解。现在已经进入这样一个时代,即以前或许根本不成问题的行动,在世界关注中国日益强大化的过程中也会成为问题。我认为,这需要中国更加谨慎。

  在世界近代史中,曾相继出现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的霸权主义统治。在美国势力相对持续下降的形势下,我希望将来能进入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就此而言,我认为中国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政治方针,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关系上也是重要方针。我希望中国能够更加高高地举起“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旗帜,争取得到更广泛的理解。

  郑萍:您认为今后五年,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将会如何发展?

  绪方靖夫:日中两国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已经过反复确认。在这个框架内,从两国的利益考虑,两国关系不会变坏。问题是,能够将内容丰富到什么程度。日本的政治不稳定,因此,能够为此而倾注多大的力量是个不稳定因素。

  在处理领土一类有争议的问题上,我认为,两国政府应该进行仔细研究、认真总结。假如今后再出现新问题,也应该在政经分离的原则下,像处理靖国神社问题那样,不应该让政治影响到经济关系和贸易关系。一位熟悉中国情况的有识之士认为,日中两国间发生的矛盾,70%缘于误解和误会。我也这样认为。因此,我认为两国之间需要不懈地对话沟通。

  郑萍: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国际上热议的“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

  绪方靖夫:近年来,针对“中国模式”,国际社会有不少讨论,各种角度都有。谋求政治稳定、依靠经济力量发展国家,而不是依靠军事力量,中国的这一立场,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完成,我把它看做一个还处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事物进行关注。

  “中国模式”的基础,在于走通过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一条道路。它的前途,将会给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带来影响。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路途上会经受许多严峻考验,因此,需要中国人民发挥创造性。政治上,我认为最近一段时间,领导班子的选举、领导人的任期等会受舆论关注。

  中国改革开放是33年前开始实施的。在这个过程中,有19年时间走的是通过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既是一条在与资本主义并存、竞争当中寻找到的道路,也是一条新的“和平振兴”的道路。这条道路的重要考虑,是不让世界资源和环境遭受破坏。这是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正因为沿着这条路走,才有今天富裕的中国。如果没有这条道路,将不会有今天中国正在享受的国际地位。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萍 采访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