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68期特别策划“两会特刊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十二五”文章之一。
中俄之间传统的友谊是“十二五”期间以及进行未来长远合作的良好基础。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近邻和朋友之间的合作,是具有全球意义的。
“今后五年,将是中国发展的一次新的腾飞,这次腾飞将随着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举办而正式启动,也将给包括俄罗斯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更大商机。”2011年2月27日,值“两会”召开前夕,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伊万诺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最近15年来平均10%的增长速度,在量和质上都产生了实质性的成果。中国取得的最重要的质的飞跃有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和制造行业所占比重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的加速增长,以及科技和工程专家队伍的日益壮大等等。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有大幅度提高。因此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瞩目的成就,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结构性的转变。”
伊万诺娃说:“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的打击。”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对于全面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对于中国当前任务以及未来展望的规划制定,这些影响是不得不考虑的。
伊万诺娃说:“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将主要放在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建立发展消费需求的有效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等方面。而建立扩大内部消费需求的有效机制,这对长期的和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伊万诺娃是科学与创新领域的专家,她指出,2005年中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规划提出,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该规划针对重点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例如能源、环境、农业、制造业及城市发展等,以实现中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社会行列的目标。而到2050年,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科技领域强国。因此,必须将在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基础上建立科学和创新发展的全球化纳入进程,优先培养自己的领导者,改变与外国的大学、研究中心、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式。这也是俄罗斯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伊万诺娃说:“我相信,中俄之间传统的友谊是‘十二五’期间以及进行未来长远合作的良好基础。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近邻和朋友之间的合作,是具有全球意义的。”中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俄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欧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毛中秋 )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