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下旬,为期2天的新一轮伊朗核问题谈判在土耳其举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6国寻求根本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路径。此次会谈是2010年12月日内瓦会谈之后的新一轮谈判,正如事前有关方面以及媒体普遍分析的那样,谈判没能解决实质问题,尤其是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仍然难以转圜。
伊核问题彰显博弈实质
一段时期以来,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主要围绕伊朗核计划透明度以及限制核技术发展而进行。伊朗属于核不扩散条约成员国,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严重怀疑伊朗试图谋求核武器,而这一点恰恰为伊朗高层多次否认。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从宗教信仰方面出发表示:谋求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不符合伊斯兰教义,伊朗不会谋求和制造这种核武器。笔者以为,多年来伊朗高调打出铀浓缩以及核技术牌局,更多是从国际政治斗争手段出发,以此增加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谈判的筹码。伊朗内心其实渴望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或者建立外交关系,克林顿执政后期就曾给予伊朗缓和对美关系的期待和热望。
进入21世纪以来,伊朗与美国的关系在小布什执政时期严重对立和僵持。奥巴马执政初期一度出现缓和迹象,但两国关系实质受制于美国立场,更确切地说是受制于美国国内不愿意看到与伊朗缓和关系的政治保守势力,他们从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历史恩怨出发,阻碍美国与伊朗关系缓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动下,伊朗与西方关系的对立和僵持继续发展。联合国安理会2010年6月决定对伊朗实行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轮制裁,美国和欧盟则对伊朗实施单方面金融和能源制裁。
对伊朗高度戒备的国家中,除美国外,还有离伊朗很近的中东国家以色列。以色列一直宣称要对伊朗的核设施实行突然军事打击,但对伊朗的导弹报复也不无担心。伊朗认识到短期内难以与美国改善关系,10年来一直利用核问题与西方国家博弈,言行时紧时缓。在中东以反美、反以形象高调出现,高调联络委内瑞拉、古巴、叙利亚等国际社会中与美不睦的其他国家,但这种联络更多是一种象征,制造一种声势,伊朗与美国的对立并没有想象得那样严重,每每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谈判诸国“各有所思”
谈判开始之前,对于此次土耳其撮合的六国会谈,伊朗总统内贾德就发出偏于强硬的表态,表示在已经取得的核成就方面,伊朗不会做一丁点儿退让;伊朗已经掌握核技术,谈判没有回旋余地;西方国家应当尊重伊朗享有的和平利用核能权利,放弃制裁等粗暴举措。伊朗驻联合国大使哈扎伊则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伊朗是一个强国,没有国家能够忽视伊朗,西方因为在伊朗问题上屡犯错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表示,伊朗将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此次对话,根据2010年日内瓦谈判达成的协议,谈判目的是合作寻求共识,如果对方也明智和积极对待则谈判可能取得进展。
参与此轮会谈预备性磋商的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一度对新一轮谈判抱有较高期待,希望谈判取得必要进展。会谈前后,关键的美国政府立场依然改变不多,仍旧希望伊朗核谈判能够开启解决伊朗核计划核心问题的“有意义和实际”进程。俄罗斯立场与西方差别较大,俄外长拉夫罗夫警告美国不要破坏谈判,希望讨论解除对伊朗制裁,反对向伊朗施加新的单方面制裁。中国希望有关方面能显示灵活性,支持有关各方尽可能弥合和解决各方分歧,推动谈判取得成果。
此轮谈判的东道国土耳其在核问题上对伊朗处境持同情态度,总理埃尔多安曾表示施加制裁不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好办法,“外交渠道才是最佳途径”,他认为伊朗与土耳其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伊朗是土耳其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能源合作伙伴。2010年5月,伊朗与土耳其、巴西签署有关核燃料处理协议,承诺将1200公斤低浓度浓缩铀运到土耳其,交换浓缩铀的工作将在土耳其境内进行,以此换取国际社会为伊朗用于研究的反应堆提供核燃料。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说,该协议达成意味着联合国没有必要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土耳其愿意就陷入僵局的伊朗核问题展开斡旋,以免伊朗遭受制裁。
......(作者:李繁杰 单位: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