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储蓄率现象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徐忠等从公共财政角度对我国2000年以来储蓄率的上升进行的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中国储蓄率持续高涨,是由政府的赢利性动机及其对公共财政职能产生的挤出效应推动的。
经济学中并没有关于政府赢利性动机的明确定义,比较常见的提法是“政府偏好”,即政府供给的规模和结构等,包括政府自身和其所提供的一系列公共品及服务。与政府偏好类似,政府赢利性动机指政府根据能否给自身带来利益进行经济决策的动机。这里的经济决策既包括公共品及服务的供给,也包括对投资和消费结构的选择。
如果国有企业赢利能力下降,则政府对其直接投资的份额下降,进而导致边际储蓄倾向和储蓄率下降;如果国有企业赢利能力上升,政府出于赢利目的,更倾向于投资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往往也有较高的储蓄倾向,从而导致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边际储蓄倾向和储蓄率同时上升。
公共财政职能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其支出主要体现为政府的公共支出。如果政府在经济决策中具有赢利性动机,就会对其公共职能特别是在文教、科学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能执行产生挤出效应,造成公共支出不足,进而影响私人部门储蓄率。
......(徐忠、张雪春、丁志杰、唐天:《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6期)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