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近明确提出要把数字出版产业打造成新闻出版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近期,柳斌杰又表示,要切实部署非时政类报刊实现转企改制。然而,目前我国多数专业期刊网站赢利能力仍显不足,还未形成与国际同行相抗衡的经济实力。
本报就此陆续展开“学术期刊国际化状况调查”,并推出国际知名出版社案例,作为借鉴。国际出版业目前已形成一整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成功经验,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呈现出国际化、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新发展趋势。牛津大学出版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在学术期刊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报就国际学术期刊现状等问题,采访了牛津大学出版社期刊部(以下简称“牛津”)出版人、中国地区出版经理苗晨霞先生。限于篇幅,本期主要刊发他作为出版人在期刊运作和客户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介绍。
出版概念早在300多年前就已出现,刚开始出版物大多指书,后来有了期刊,它与书最大的区别是用固定名称,以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期出版。数字化出版出现则较晚,大规模出现始于20世纪末。但是,数字化出版发展态势非常快,仅在十余年时间里便已经孕育出多种形式,例如,从销售角度看,有纸版期刊销售、电子期刊销售;有单篇订阅、个人订阅、研究机构订阅和公司订阅。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苗晨霞)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背景链接
出版人(publisher)负责制:目前,在国际上,大的出版社在业务机制上一般实行出版人负责制,按领域和产品划分业务单元,出版人全面负责项目策划、包装、品牌管理、营销、渠道管理的业务全流程,特别注重市场和销售策划力,以客户管理为中心,形成以高质量内容和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竞争优势。
牛津大学出版社:是牛津大学的一个部门,通过全球的出版活动实现着推动大学在研究、学术和教育进步方面的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且最具国际性的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目前在5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机构,全球雇员约5000人,每年出版6000多种新出版物,它以多种形式的出版计划而为亿万人熟知。出版物包括学术专著、音乐书籍、中小学到高校教科书、儿童图书、英语教学材料、商业书籍、? 字典、参考书和学术期刊等。
?(资料来源:www.oup.com)
牛津期刊: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一个部门,现出版250多种同行评审的电子期刊,涵盖的学科领域相当广泛,其中近三分之二的期刊是和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学协会及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出版的。其出版物中不乏享誉世界的刊物,比如《核酸研究》、《大脑》、《人类生殖》、《美国历史期刊》、《英语语言教学期刊》、《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评论》等。
(资料来源:www.oxfordjournals.org)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