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世界储蓄被美国滥用了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3-28 10:1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孙龙 刘维维)“在国家货币体系中有很多不足之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这个体系能够进行内部改革。”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创始人及执行主任斯蒂芬妮(Stephany Griffith-Jones)几天前在北京发表观点认为,中国加入单边货币体系对于自身来说可能不是最优的选择。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现行全球货币体系的弊端暴露无疑,各国普遍表达了重建全球货币体系的愿望,有关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各种方案也进入了实际讨论和制度变革进程中。3月18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联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与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在京共同举办了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

  “目前中国面临着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国际环境。我们一方面要加紧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积极推动区域货币合作,同时我们也要逐步地稳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表示。

  “金融体系的中心功能是管理风险、配置资本,美国内部的金融体系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两个职能。”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认为,世界非常需要储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大量投资,但是世界上的储蓄并没有被投资到那些最需要资金的国家,而是进入了美国被滥用了。“国际社会、全球货币体系需要面对的是如何把这些储蓄配置到世界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谈及全球货币体系改革时,人们常面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货币”、“如何提供流动性、向国际体系提供流动性”、“多国货币可否共同构成一个世界体系”、“如何监管各国之间的资本流动”等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联合国货币与金融改革委员会委员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Jose Antonio Ocampo)认为,“G20只有20个国家,应该把机制扩大,并且机制化,可以让它像货币基金组织那样,让大多数的经济体都可以加入到讨论中”。

  现在国际货币体系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主权货币充当了国际货币,其中美元遥遥领先其他货币,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日前,有学者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的设想。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认为,超主权货币对于克服当前货币体系缺陷是很有意义的,即使它不能完全取代美元,作为一种补充或者竞争性选择的存在,它仍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认为,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如果没有全球治理结构的相应改革,超主权货币是不可能形成的。他建议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推动超主权货币的形成。(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