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73期“特别策划 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的公共灾害”文章之一。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来引导、鼓励和赞助社科界专家学者参与到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当中来。为了解其中的基本情况,本报记者就有关选题方向采访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引导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到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研究当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选题方向上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我办每年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包括了较多的关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方面的选题。近三年来,共有60 多项相关的规划选题。例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和救济机制研究、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及其社会管理研究等。选题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理论研究、灾害预防预警、危机管理、灾后恢复重建、自然灾害与环境变迁、应对灾害的历史经验总结等方面。选题主要集中在应用经济、管理学、政治学、法学、中国历史、新闻学、社会学和民族问题研究等学科。在重大项目方面,我办每年发布的重大项目招标方向也都有该方面选题。近年,我办发布的重大项目招标公告中,这方面招标选题有: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策研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相关政策措施研究、2020 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对策研究,等等。今年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在灾害相关研究的课题资助方面的基本情况?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8—2010 年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关于应对公共危机灾害方面的课题共127 项,资助研究总经费达1654 万元,其中包括9 项重大项目,118 项年度项目。年度项目中,2010 年资助课题43 项,经费523 万元,包括5 项重点项目;2009 年资助课题40 项,经费382 万元,包括2 项重点项目;2008 年资助课题35 项,经费299 万元,包括2 项重点项目。立项课题突出综合研究,涉及学科较多。年度立项课题中,2010 年有12 个学科资助了这方面的研究课题,2009年有15 个学科,2008 年有10 个学科。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应用经济、管理学、中国历史、新闻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资助研究单位有知名大学和重点科研单位,也有受灾地区的高校、科研单位,还有在防灾减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军队系统等。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有关灾害研究立项成功的课题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全球范围灾害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也给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了一些研究机会。近年来有关灾害相关研究的课题涉及各个学科,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多学科立项,跨地区跨学科综合研究;第二,历史经验总结与危机管理研究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第三,以水灾、地震、气候变化等重大自然灾害为研究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减灾防灾研究与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注重长效机制;第五,注重灾后恢复重建研究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相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这些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大多数项目正在研究之中,有的项目已经完成结题,有的项目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譬如,四川大学教授徐玖平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汶川大地震灾后‘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恢复重建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批示有关部门吸收和采纳该课题的研究内容,等等。
今后,我们将根据实践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的选题规划和项目资助,引导和鼓励社科界专家学者更多地深入研究,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特约记者 吴志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