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灾难面前肩负起我们的责任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3-23 16:5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73期“特别策划 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的公共灾害”文章之一。

  3月10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损失惨重。

  短短两天,两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全球同悲。面对灾害,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全人类携起手来、共渡难关,是唯一的选择。日本9.0级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向灾难中的日本伸出援手。中国迅速派出国际救援队,实施人道主义救援。此刻,民族不再是界限,语言不再是界限,人类以生命的名义守望相助,人性深处的大爱在灾难中熠熠发光。

  面对灾害,人类必须积极应对。东汉科学家张衡早在近两千年前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更加强大,先进的地震监测预报网络已经建立。积极应对灾害,建立更加完备的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和灾后救助机制,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面对灾害,扛起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大旗。如李文海教授所言,“自然灾害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应对灾害造成的经济社会创伤,社会科学应有所作为,且大有可为。历史学记录灾害,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灾害的规律性,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心理学的意义不仅在于灾后心理重建,还在于灾难未发生之时,帮助人们树立正确对待灾难的态度;社会学领域的社会评估是灾后重建的“先头兵”,有了社会评估先行,其他的建设才有目的性。值得欣喜的是,新兴的公共灾害学在公共灾害理论研究和公共政策应对方面的成果,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如果每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能够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实际,真正担负起应对灾害的学科责任,那么,人类在和自然赛跑时必会抢几分先机、多几分胜算。(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吕莎)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