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73期“特别策划 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的公共灾害”文章之一。
编者按:近日,日本里氏9.0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引发了一场蔓延全球的“核恐慌”,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于核能与核安全的再思考。如果说,地震是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难以防范,那么核泄漏造成的危险则与人类行为分不开。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核能的巨大威力与核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为灾害发生,是全人类应该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日本里氏9.0级强震造成核泄漏。针对这一紧急事态,本报记者及时连线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第一副所长伊万诺娃·娜塔利娅·伊万诺夫娜及相关俄罗斯核能源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报道。
伊万诺娃说,“此次地震,对于日本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然而灾难不止于此,随后而来的核泄漏事故使事态雪上加霜。该事故造成核污染范围日益扩大,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们撤离危险区域。在日本及许多国家,此次事故被称为‘海啸恐慌’,人们担心将会重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全球放射性污染。”伊万诺娃提醒人们不必过于恐慌,“此次福岛核泄漏事故虽然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但根据日本本国报道,其辐射量不大,现在仍处于可控状态。我相信日本人民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度过这次危机。”
伊万诺娃从比较福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角度,分析了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可控性。“首先,福岛核泄漏事故与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虽同属于核泄漏事故,但到目前为止,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的爆炸属于氢氧化学反应,而不是核爆炸。”
“其次,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加之核反应堆设计缺陷、设备老化,所以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产生原因是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在灾难产生的第一时间,系统已经自动关闭,就目前状况来看,核泄漏是可控制的。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在设备的极限范围内,核能反应堆能否支持住不发生爆炸,将是此次事故区别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点。”
据俄罗斯核能源专家介绍,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相比,两者的反应堆结构也是有区别的,切尔诺贝利是石墨沸水堆,而福岛是轻水沸水堆,因此可以推断福岛核泄漏事故将掌握在可控状态。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的规定,核安全事件共分为7级,其中1级至3级为事件;4级至7级为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初步定为4级,后提升至5级,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则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两者有本质区别。
就目前局势发展来看,此次事故是因地震以及多重失效叠加造成的核泄漏事故。而在应急措施中,为了防止进一步恶化,及时注入海水、硼酸及为了减少压力采取向大气排放少量放射性蒸汽的做法还是合理的。只要安全壳完好,应该不会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
“人们应该从此次福岛核泄漏事故中汲取教训,”伊万诺娃建议,“应采取新措施以提高核电站设备的安全性能,这就要求在技术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在重新评估核电站的优势时,应该把建站地理位置及当地的地域特征列入考察范围。”(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毛中秋)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