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20日10版)刊发了屈文生先生的《法律用语“克里奥尔化”现象批判》一文。作者借用“克里奥尔化”这一术语,意指我国目前法律语言中现存的混杂状况,即大量使用外来术语,“土生土长”的本民族术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其他科学领域也不少见。屈先生一文和本文所用的“克里奥尔化”本身也是一个外来术语。于是,问题便随之产生:在保护民族语言纯洁和对待外来术语之间,我们该作何选择呢?
术语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末,国际上开始将其视为一门以术语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屈先生文中所提的“克里奥尔化”现象实际上与术语学的术语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相关。通常说来,术语是对某一科学领域中特定概念的语词指称。术语学强调,对客观世界认识所形成的科学概念一定是先于术语出现的。也就是说,术语是对人类科学认识这种“智力”活动凝结的结果。而国际化正是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术语也具有相当的国际性。西语术语创造中大量使用希腊语、拉丁语词根或词缀也可看做学科专家为顺应科学国际化所做的一种努力,以使术语在“同根同源”的各印欧语间传播时尽可能地避免理解上的差错和分歧。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叶其松 单位: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