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青藏铁路入藏记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3-16 11:2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藏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西部纵深行”报道小组的成员于3月3日晚乘坐从北京开往西藏的T27次列车,于3月5日16时到达“日光之城”拉萨,全程运行3753公里,共用时44小时。在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铁路上,青藏铁路及其周边的风光令人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列车穿过华北、西北地区,由西宁正式进入青藏铁路。从西宁到拉萨,火车需要运行24小时,路程近2000公里。列车穿过数个长度在2公里以上的隧道,开始进入平旷的高原地区。

  这是一条高海拔的“天路”,从西宁而下,铁路的高度常常是海拔三四千米。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青藏铁路更可被称为一条“上青天”的道路。除了海拔高,更为复杂的是所经地区的地理状况。铁路要通过数百公里的永久冻土,地理条件极为复杂。正是科研和工程设计人员通过严密而艰苦的研究,才克服了一个个难题,保证了这条铁路的修建成功。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被认为是新世纪前十年最为宏伟的工程之一,它拥有众多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车站——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站就在途中。

  车上设备齐全,服务非常周到。各种设施和门把手上,都有中、藏、英三种语言的说明,特别是为了应对乘客因缺氧而产生的高原反应,在过道中还设有供氧口,每个铺位床头也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应对。

  青藏铁路被认为是一条壮美的“观光之路”,它像一条彩带,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沿途风光壮丽,乘客一路上可以饱览高原风光。火车在高原上行驶,向两旁望去是连绵的山峦,但山间的部分非常平坦,常会令人忘记自己是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铁路上的播音员恰如其分地向乘客介绍即将到达的景点。在到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错那湖时,乘客纷纷向窗外张望、拍照。

  沿途的牧场和野生动物群也不时映入眼帘,为风景增加了动感。牦牛、藏羚羊、野驴等动物,悠然地进食或休憩,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可能已经习惯了火车,一般都不为所动地“我行我素”。

  在那曲站,记者到站台透气,第一次踏上了青藏高原的土地,没有发生臆想中的突然缺氧、动作艰难等情况。相反,高原清冽的空气令记者陡然感到清醒和兴奋。途中,一位乘客就曾告诉记者,那曲处在风口处,以风大著称。记者在这里果然遭遇了劲风,但是好在风儿清冷干净,没有尘沙夹杂其中。此时,天湛蓝,云洁白,风景格外秀丽。

  途中,记者发现这条铁路也成了汉、藏为主的多民族乘客相互交流的线路。因为旅行,各族乘客聚在一起,礼貌相待又不失温暖。记者所在的车厢中,多位藏族青年和汉族乘客亲切交谈。

  青藏铁路与原有的青藏公路交叉向前,在途中,记者多次看到从西藏开出的列车。铁路的全线贯通大大促进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交流,对于西部大开发意义深远。

  火车快到拉萨时,可以看到沿途的藏族村落。村内的建筑多为两层的青灰色藏式碉楼,因为已经是藏历新年,各家屋顶上都插着风马旗。在阳光下,这些村落洋溢着节日气氛。经过44个小时,火车到达颇有现代气息的拉萨车站。这条铁路,为这座城市和整个西藏的繁荣注入了新的希望,也让数以万计的人们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春海)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