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70期“两会特刊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章之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并出台了相应文件。这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好时机。
首先,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而社会结构的调整为哲学社会科学带来很大思考空间。其次,国际格局的变化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打开思维空间、开拓视野,提供大好国际环境。最后,要通过科研机制的创新将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到一个新台阶。落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管理与培养新一代科研队伍是关键。
国家实力越强大,哲学社会科学也越强大。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影响值得反思。苏联曾拥有很庞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独立体系。随着苏联解体,其哲学社会科学分崩离析。当时,有学者认为可能会迎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自由,但实际却恰恰相反:一方面,苏联话语体系瓦解,在学术上对西方马首是瞻;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物质保障,许多科研人员纷纷转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影响力锐减。由于这次金融危机,俄罗斯2008—2009年政府预算中科研经费削减最大。国家无法维持物质保障,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也难以谋生,更无法谈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树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本报记者 王建峰 夏萌/采访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