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同志是民进的会员,且自1988年至今,一直担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重要领导职务。他在民进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关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等一系列提案,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力推进了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冯骥才同志是民进文化界的代表性人士和书画艺术界的领头人。2009年,民进中央成立了开明画院,他出任首届、也是创业的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开明画院和全体书画界会员,秉承“开来而继往,明道不计功”和“惟愿文教敷,遑顾心力瘁”的开明精神,边建设、边活动,在开展学术交流、创作研讨、作品展览等方面已作出了积极贡献。民进以有冯骥才同志这样优秀的会员而骄傲!
冯骥才同志的多才多艺是公认的。我早知道他是位著名作家,他写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各种版本的作品已出了150多种,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三十多种。而且还有作品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如果这些数字还是概念,那么他的书在我家的书架上是实实在在有一整排。我读过其中的一点,只能算“冰山一角”,但已让我对作者说的“大自然把它的灵性给予能够感知它的人”这句话有所体会,因为我觉得作者就是被大自然赋予了灵性的人,他的思维、感情与周围的人和物时时处处相联系,又能激发妙想,还能著成美文。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就足以令人赞叹。
冯骥才自己说,他追求绘画的内涵与意境能像散文那样可以叙述,更能接近现代人。我觉得他不论为文,还是作画,都饱含了浓浓的人文情怀。他的画作不仅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更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思考与追求。记得两个月前,我与他一起访台,举办开明画院台北书画展。他的画引起了台湾同行的高度评价。其中有一幅画名为《冬日的阳光》,在记者的追问下,冯骥才同志富有哲理的解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夏日的阳光照在皮肤上,而冬日的阳光照在心里。我们都有经验,知道冬日的阳光使人心情开朗、教人心存感激、让人向往美好,但这段简捷而意味无穷的话直击我的心灵,让我不能忘怀。
我对画虽完全外行,但感觉冯骥才同志的为人、为文与作画都堪称“冬日的阳光”。由此,我不由地想开去,其实,冬日的风雪有时也令人期盼、也让人欢乐,那就是大地久旱时飘落的瑞雪、就是大气污浊时徐来的清风。所以,联想到冯骥才同志发起的全国性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紧急普查与抢救工程,他为了筹措工程经费,竟伴随有近二十年的卖画行为。他的画作,不也是一种“冬日的风雪”吗!对他的绘画成就,我想用令人惊叹来表达。冯骥才同志的画借景抒情和言志,将画意、画情和画趣水乳交融在一起。画中的四季风物、自然景观,是那么澄澈唯美、清新雅致、格调高远、情趣盎然。他绘画就是用丹青在写作,画中的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饱含情感的语言,可谓构思新奇、意境深邃、耐人寻味,给人以心灵的感动。日前出版的《冯骥才画集》呈现了画家近二十年美术作品的精华,向读者集中展示了他在绘画领域的成就。希望大家不仅要好好品味冯骥才的文,也要好好欣赏、或者说是品味其画。
冯骥才同志为民间文化保护而吃苦受累,他无私奉献的铁肩道义和“天下情怀”令人钦佩;冯骥才同志集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于一身的大家风范令人景仰;冯骥才同志的确有一双妙手、巧手,令人羡慕;冯骥才同志的勤奋、专注、创新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还是引用冯骥才同志的话(但愿断章取义没违反其本意):“人最高贵的是灵魂。”“灵魂不能下跪。”“思想和思辩”仍是有现实责任感的文化人一切行动和创作的“一种前提”。今天,中国的文化正处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变奏之下,中国文化发展如何既有效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又能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立性,这一直是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所面临的困境。出路何在?它既不应是单纯的传统文化复兴,也不应是单纯的西方文化移植,而应体现为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全球性的统一。中国必须面向未来,有自觉的开放意识;中国又必须慎终追远,有文化的自强意识。探索无尽期,同志们仍须努力。《冯骥才画集》和冯骥才同志的文集,再加上他的社会实践,无疑是对这种愿望和努力所做的最好诠释。
(本文为作者在2月15日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冯骥才画集》出版首发式上的致辞)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严隽琪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