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非的突尼斯、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到约旦、也门、阿曼、巴林及海湾地区大国伊拉克和伊朗等地局势来看,中东处于继续动荡之中。群众参加之多,波及国家之广,是自20世纪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以来未曾见到的。简而言之,长期掌握国家政权的强人集团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没有太多建树,人民生活长期未得到改善,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高等,这些都是此次动荡的内部因素。但不可否认,近来中东动荡背后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因素不能视而不见。
自1981年穆巴拉克任埃及总统这30年以来,美国将埃及作为它在中东除以色列外的最重要盟友,每年向埃及提供约13亿美元的军援,对埃及实施影响,其目的就是让埃及与以色列一起维护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美国并不关注埃及的社会经济改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埃及、突尼斯、约旦等温和国家长期发展缓慢与美国的中东政策不能说没有关系。
“9·11”事件后,美国希望通过民主化来改造中东,根除滋生“伊斯兰激进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土壤。2004年2月初,布什政府推出了以在中东国家实行西方式民主为核心内容的“大中东民主计划”,试图通过选举扶持起亲美政权,实现对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民主化改造。多年来,美国在中东国家推行西方式民主,但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在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中产生了较深影响,客观上为近期中东动荡起了铺垫作用。
另外,美国的金融危机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0年11月,美国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行6000亿美元以来,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新轮暴涨,是美国转嫁危机的具体体现。这对相当倚重旅游业的突尼斯、埃及等国来说,很容易威胁到其社会稳定,成为政局动荡的导火索。(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唐宝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