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文学的意义不会长期被遮蔽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3-01 16:2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许多人认为文学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意义,“小说死了”、“文学消亡”的声音不绝于耳。文学真的那么软弱,已经没有了生存的价值和力量,将要毁灭了吗?

  文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与柔弱相关,它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都偏重于情感和精神,与强大的物质世界比起来,确乎是柔弱的。并且,文学的主题大都与善良、爱、宁静等情感有关。

  同样,文学的创作者一般也都是在现实世界中比较柔弱的人物。卡夫卡的名言“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他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否则,在文学世界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自杀者和厌世者。

  正是因此,在人类文化史上,文学和文学家基本上都处于无力的、边缘的地位,一句“文章憎命达”概括出了文学家的命运。尽管我们现在以李白、杜甫等人讴歌的“盛唐意象”为骄傲,但他们二位在现实中的生活其实相当狼狈。

......(作者:贺仲明 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