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文化部和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有关事宜。此前,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在今年底之前,各地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三馆”免费意义重大
此次免费开放的“三馆”是政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实行“三馆”免费开放,不仅符合全世界的通行做法,同时还彰显出全民共有、均等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筱云从其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视角阐释了“三馆”开放的重大社会意义。她认为,此举有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为公共物品的“三馆”,其本质就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子舟认为,公共文化机构之所以要向民众免费开放,其理由之一是“三馆”理性地回归了其本质。
从此前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到现在的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充分展现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十一五”时期的“有”到“十二五”时期的“好”。虽然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阅读大国。这样一个免费开放的举措,必定会让更多渴望书籍但远离精神文明成果的读者受益匪浅。
迎接网络时代挑战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平均每3405平方公里、每46万人口才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一些城市社区和农村还无法获得图书馆服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阅读、手机无线阅读、电子书阅读等日趋便利,在这种情形下,“三馆”免费的措施又面临新的挑战——简单的免费能否拯救这些原本就有些曲高和寡的场所?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坦承,免费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何让人们因需而来,而不是因免费而来,这是公共文化机构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陈力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国图将联合全国公共图书馆共同启动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使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扩展到互联网、手机、电视及智能移动终端。同时,加强讲座、论坛和展览等社会教育服务,以此来吸引更多忠实的读者,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研究型图书馆应加大开放力度
与公共图书馆类似的还有研究型图书馆。二者的共性在于,都是公共财政负担的机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型图书馆虽然也是公共物品,但其又有俱乐部物品的性质。“研究型图书馆只在面对其会员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也就是说,这种图书馆免费的对象是有界限的。”王子舟认为,作为公共物品,二者都应承担社会责任。虽然研究型图书馆不能全面开放,但可以适度开放,在一定范围内免费。至少研究型图书馆应该对所有科研人员适度开放。
研究型图书馆主要分布在国内各高校及科研机构,但这一范围内的馆际交流非常少。与会专家指出,有些学术研究对资料的依赖非常严重,对某一资料的占有程度会决定其科研成果的水平。因此,某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馆际交流。
“三馆”免费的目的在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也是研究型图书馆的使命所在。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