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虚拟经济并不创造真实财富
作者:zhangyy   日期2011-02-28 16:3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65期特别策划“走向未来的人类财富观”文章之一。

  就财富观话题,要关注两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是要确立科学的财富观。

  财富的创造与表现如何?财富的源泉到底是什么?过去有的教科书认为财富的源泉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或者直接说是劳动,实际上马克思的话非常明确——过去我们没有注意到是受苏联的影响——财富的源泉是自然界与劳动。其不直接是生产资料,而是跟生产资料有关,因为有些生产资料是经过加工的,所以真正的源泉是未经劳动加工过的自然。这种观点转变过来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要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马克思认为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是财富,这在《资本论》里有明确表达。当自由支配的时间你去打牌、赌博,那当然不是财富,这里讲的是有用的劳动。在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劳动,实际上也是创造财富的广阔天地。我认为时间就是财富,因为财富并不是全部以金钱来表达的。财富可以表现为商品或货币,但也可以不以此来表现,比如说家务劳动等也是创造非商品、货币表现形式的各类财富,这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

  股市等虚拟经济不创造真实财富,实际上股市市值的上升,并不带来真实财富,带来的是虚拟财富,虚拟财富不等于社会的真实财富。所谓股市的财富效应要辩证地去看待。股市实际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场所,过去我们谈到国民收入再分配几大途径时没有提到股市,现在应该加上去。上市公司创造了反映真实财富增长的利润,这个利润通过股市最后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政府的税收,第二部分是证券公司等经营股票公司的利润和成本,第三部分才是股民从理论上可以分享的利润。股民股票的升值和价值实际上是再分配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虚拟资本再分配的方式,所以,我是否定股市所谓真实财富效应的。欧美大量的有价证券,实际上都是一种有毒资产,它们的总量已有当年欧美GDP总量的好几倍,所以有毒资产也并不是真实财富,要真实地看待这些虚拟财富与真实财富的关系。

  这些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不赞成要大力发展股市的说法,萨缪尔森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告诫过中国:中国改革发展不要首先发展股市,那是一张纸的凭证。这与马克思的说法一样。股市只是一种资金流通的渠道,不要太夸大金融市场,特别是它所谓创新工具对财富创造与分配的作用。

  财富分配涉及一个命题: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这也是经济哲学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邓伟志教授也是强力批判所谓兼顾公平,所谓一次分配管效率,二次分配管公平的。西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提出的越公平效率越低的观念概括为反向替代说,我提出了公平与效率同向变动说,越公平效率越高,越不公平效率越低。总而言之,我们对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要克服异化现象,增加人性化,也就是最符合人类本性、最符合自然生态保护这样一个系统的经济观。

  第二大问题是要确立衡量新增国民财富的科学指标,一个国家衡量新增国民财富的指标不是GDP,GDP是有严重缺陷的。光批评GDP不够,一定要确认有破有立,所以我立了一个指标,这个指标也不光是“绿色GDP”。比如说家务劳动等非商品货币化的劳动创造的财富,我们也可以用货币去估算,关键是要减掉一系列东西,这个指标才值得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去追求,简单说我们这里至少要减少六项。一是要减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二是要减各种破坏性事故带来的损失,比如交通事故、各种矿难等等;三是要减破坏性开采、低效利用的财富损失;四是要减各种非法活动带来的财富破坏和损失;五是要减自杀、劳累死等导致的人才损失;六是要减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

  只有调整过的GDP,暂且把它命名为“国民生产国力总值”,才是衡量社会真实财富增长的科学指标。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程恩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相关链接〉〉

  延续性主题研究的三个高级经济哲学研讨会

  ●2003年1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货币哲学”高级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开展货币哲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一是当前迅速发展的货币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成为现实经济活动的焦点和关键,对货币经济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在开展现代性批判的过程中,去关心、解答现代人生命被物化的本质奥秘;二是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货币经济,当代中国人需要一种成熟的、健康的、适时的货币价值观、文化观和社会观;三是展开货币哲学研究是国内经济哲学研究走向深入的需要。会议重点围绕货币现象与货币本质的哲学反思、货币化过程与社会伦理观念的变迁、货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还就如何继续推进经济哲学前沿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2006年5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杂志社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国资本哲学高级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8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资本与现代性、资本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等主题,就在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下,自觉地运用资本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2010年6月26—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杂志社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国财富哲学高级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的主题是:“金融危机的挑战与应战:面向未来的人类财富观”。围绕财富范畴的寓意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财富观及其当代意义、财富分配的公平与公正问题、虚拟经济与虚拟财富、金融危机对人类财富观的冲击、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财富观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存在状况的影响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孙麾、李潇潇)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