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渊源关系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3-02 10:4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埃及历史学家阿赫默德·艾敏曾根据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史料,研究伊斯兰教产生前后的阿拉伯社会。远在伊斯兰教产生前几百年,在阿拉伯半岛各地就有许多以色列人的居民点。他们是自公元70年,罗马军队占领耶路撒冷后,不堪罗马残暴统治,在几个世纪内陆续流亡到阿拉伯半岛各地的。据阿拉伯史料记载,他们以善于农业著称,在麦地那的以色列人更以金工见长,无论铸铁、冶金以及制造武器都很著名。这些犹太教徒曾被希腊、罗马统治几百年,受希腊文化影响,犹太教士是其中的高级知识分子,研究过希腊的哲学、文学和罗马的法典,并将之吸收到犹太教的教义阐释中去。当以色列人到阿拉伯半岛后,很自然地把犹太教关于创世、伊甸园等神话传说及《塔纳赫》经典中的思想连同语言带到阿拉伯人中间。艾敏指出:“犹太教徒对于阿拉伯文字的影响很大,曾把阿拉伯人原来所不知道的许多单词及宗教术语混入阿拉伯文之中,如Satan撒旦(恶魔)、Gahanna地狱、Iblis魔鬼……原来都不是阿拉伯字。”艾敏还指出:“阿拉伯人知道各民族的事,大多残缺不全,传到阿拉伯的文化,来源有限,又多不可靠,如所罗门的格言以及由波斯、罗马传入的传说和故事等,都不免有错误的地方。所以古代阿拉伯人吸收外国学术文化并不是系统的。……况且当时阿拉伯人文盲普遍,知书识字的如凤毛麟角,一般与波斯人和罗马人常常往来者,只能介绍一些容易为牧民接受的传奇、故事、历史、典故之类。”

  因此,穆罕默德开始传教时,吸收了大量犹太教的思想和教法、教规,并不足为奇。关于创世的故事、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及犯罪堕落的故事、该隐杀害他兄弟亚伯的故事、洪水及诺亚方舟的故事、所多玛城因罪孽太深而被毁灭的故事、亚伯拉罕的故事、约瑟和他的兄弟的故事、摩西生平的故事等都有涉及,只是细节有所不同,这是口传文学衍化的通例。

  从教义思想上看,伊斯兰教强调“安拉是创造天地万物者”,“除独一的安拉外,别无主宰”;讲默示和律法,除经典的成文律法外还有口传律法(伊斯兰教称“哈迪斯”)以悔罪和得救作为重要的教义;相信死后乐园的奖赏与阴间的受苦。这些都与犹太教相同。从教规上看,在饮食的禁忌上,区别“洁净”与“不洁”的动物,禁食猪肉,不得饮动物的血,不得吃非正常死去的动物的肉;屠宰牲畜要经过宗教仪式,礼拜前沐浴,有关结婚和离婚的规定,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也相同。从宗教活动上看,清真寺的地位、作用与犹太会堂相同,祈祷时有人领祷、信众应和也都一样。

  按伊斯兰教的史料,穆罕默德(570—632)创立伊斯兰教是在40岁左右,即610年以后,首先是在麦地那传教。此后一个世纪中,630年统一阿拉伯半岛大部分,632年阿拉伯人征服巴比伦,636年征服叙利亚,640年征服埃及,641年征服波斯,711年经北非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几年内就统治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这个过程中,伊斯兰教迅速扩展,成为西亚、北非直至伊比利亚半岛的共同宗教文化。另一个重大变化是阿拉伯人的国际化,与各民族通婚,经过几代人以后,每个穆斯林都逐渐被看做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不仅自身广泛吸收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吸引波斯人、叙利亚人、科普特人、柏柏尔人、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一起探索以往的人类知识财富。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从750年起,5个世纪的阿巴斯王朝(到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为止),继承古希腊和当时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在各个知识领域里都达到新的高峰,超过当时欧洲文明的水平。这个时期的阿拉伯文明是融合当时西亚、地中海东部以至北非各民族的文明而形成的,其中也包括了犹太人的宗教文化。整个阿拉伯文明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它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一点与犹太宗教文化也是一致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用酵母与面团的关系来比拟。它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领域。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黄心川主编,《世界十大宗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若水/摘编)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