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帝坐稳龙椅后,让翰林们编纂了一部《音韵阐微》,而雍正帝嫌来自广东、福建两省的官员不谙官话,专门下谕要求此两省籍贯的官员学习官话正音,以利于上能奏对朝廷,下能通晓民情。
此后,官话教科书便如雨后春笋,其中莎彝尊所编《正音咀华》(1853年)有曰:“遵依钦定《字典》、《音韵阐微》之字音即正音也。”不过,他又说:“古在江南建都,即以江南省话为南音”,“今在北燕建都,即以北京城话为北音”,官话有“南音”和“北音”之分。无怪乎朝鲜司译院在用谚文字母注音和注解《老乞大》、《朴通事》等汉语教科书时,基本上都有左侧注音和右侧注音。左音代表《洪武正韵》等韵书音,右音代表当时北京官话的实际语音。左音的特点是分清浊声母、有入声,而右音则不分清浊、没有入声,乾隆年间刊印的《朴通事新释谚解》(1765年)和《重刊老乞大谚解》(1795年)即是这种体例。
......(作者:陈辉 单位: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