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赵氏孤儿》于1759年在西方舞台上演,中国戏剧就开始了在海外的传播经历,并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元杂剧《赵氏孤儿》首次被全文翻译成法文是在18世纪。1698年法国传教士马若瑟翻译了《赵氏孤儿》,并将翻译的剧本于1735年在法国的《中国通志》全文发表。之后,《赵氏孤儿》的这一译本通过英、德、意、俄等几种语言的《中国通志》在欧洲广为流传。法国作家伏尔泰看到后也对《赵氏孤儿》产生了兴趣,进而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并将剧名改成《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和出版后,英国剧作家阿瑟·墨菲在伏尔泰剧本的基础上又进行改编,形成了默氏《中国孤儿》的剧本,并于1759年4月在伦敦上演,取得成功,后来又到美国上演。
......(作者:徐颖果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