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语言哲学分为“名实之辩”、“言意之辩”,至乾嘉考据学时代,又有新发展。戴震提出的“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的语言哲学纲领是典型形式。其中,“字”具有现代汉语所说的字(词素)和词语两层意思。“词”,又作辞,即现代汉语所说的言语。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对名的分类。 戴震将名分为两大类:“指其实体实事之名”;“称夫纯美精好之名”。他说:“如曰‘人’,曰‘言’,曰‘行’,指其实体实事之名也;曰‘圣’,曰‘贤’,称夫纯美精好之名也。曰‘道’,曰‘性’,亦指其实体实事之名也。道有天道人道,天道,阴阳五行是也;人道,人伦日用是也。曰‘善’,曰‘理’,亦称夫纯美精好之名也。曰‘中’,曰‘命’,在形象,在言语,指其实体实事之名也;在心思之审察,能见于不可易不可逾,亦称夫纯美精好之名也。”所谓“指其实体实事之名”,即描述性概念,不含价值判断;而“称夫纯美精好之名”,是规范性词汇,包含了价值判断。但是,由于天地之大德表现在生生不息的过程之中,实事描述,也暗含了价值判断,“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其实体即纯美精好,人伦日用,其自然不失即纯美精好。”事实与价值,是与应当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由此得以确立。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吴根友)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