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国跃居世界第四大国际专利申请国 创新中国吸引全球关注 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成关键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2-21 15:2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2月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表示,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去年显著增长,增幅达56.2%,创全球最高,目前已跃居世界第四大国际专利申请国。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的大幅上升,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沿着创新的道路前进。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对中国创新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有些外国媒体甚至称中国将成为未来创新的领头羊。

  聚焦中国创新 成果倍受肯定

  近些年,我国创新成果丰富,产学研结合程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政策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全社会支持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王海燕介绍,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创新体系等五大创新体系,虽然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取得了很大成效。

  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带动下,我国社会科学和科技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说,我国人文社科发展迅速,马克思主义研究、道教研究等学科的学术优势地位已经确立,伴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加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科技方面,我国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战略正在形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梁正指出,在纳米、移动通信、风电等领域都已成功研发出核心的专利技术,表明我国有能力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导者。

  在国内热议中国创新的同时,国外也将目光聚集到中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近日发表的2011年国情咨文中,四次提及“中国”,强调了中国在太阳能、超级计算机、高铁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认为,奥巴马的讲话反映了美国对中国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的肯定,同时也反映出对中国创新发展潜力有可能超过美国的担忧。

  此外,俄罗斯、美国、西班牙的报刊也分别发表文章,称中国已被列入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

  创新大国不等于创新强国

  我国在创新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但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相比,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最新媒体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期刊论文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之后,真正的好论文还是凤毛麟角。梁正认为,中国创新在质量上与美国、日本还存在很大差距,创新主体能力弱、基础研究投入低、科研与市场需求相脱节。这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的发展。

  “中国要成为创新的领头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强调,中国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才将创新作为一项政策确定下来,时间比较短,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还不够,发展创新要走的路还很长。转变过度依赖技术引进的观念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也将会长期影响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

  李景源则从思想文化角度对目前中国创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长期以来,受西方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学术独立受到制约。与科技创新相比,思想文化创新显得更加紧迫。中国要想成为文化大国,必须发展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思想创新一定要“自成系统,有所创作”。

  提升创新能力 体系是关键

  “中国要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是提高创新体系的效率”,梁正认为,提高创新体系的效率,一方面应将各个不同的要素和主体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要促进产学研结合,保证高校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企业的产品。他还指出,中国创新发展应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只有将基本要素、能力的建设和创新体系的优化结合到一起,才能发挥自主创新的最大效益。王海燕对此持相同的意见,她说,如何有效地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发挥各个主体的创新能力,协调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和沟通,是提升整个创新能力的关键。

  对此,路风强调,目前在思想上、政策上、体制上都存在与创新相矛盾的地方。过度依赖引进外资和技术是短视的行为,会抑制国内创新的发展,各地政府应淡化当前政绩,将精力放在更具核心竞争力的项目研发上。要想创新取得长足进步,需要综合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教育以及政府政策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努力。

  而汪同三则重点强调了如何加强社科领域的创新发展,他说,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领域拓展、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三方面的创新,加大力度建立相关领域的研究所和重点实验室,这些对于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凤娜)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