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丹江移民过春节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2-18 10:2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62期特别策划“同庆中国年”文章之一。
  一渠丹江水,连结京宛情。2011年春节期间,记者顺着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路线,自北京返乡至渠首所在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过年。让记者惊喜的是,巧遇大批丹江移民首次返乡拜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记者走进移民家中,亲历了移民搬迁之后所过的第一个春节。

  贴“移民春联”

  “起床了,贴对联喽!”大年三十,天刚蒙蒙亮,河南南阳市唐河县源滩镇桐柏村55岁的周清真就吆喝着披衣下了床。

  周清真小心翼翼地把一副红对联展开,一对红底黑字的特色对联呈现在眼前:“丹水矫燕迁新居 泗州绿桐栖金凤”,横批是:“福地呈祥”。

  “‘丹水’、‘泗州’都是啥意思?”周清真的老伴问道。

  “你不懂了吧?呵呵,这里面可有学问了。”周清真笑着卖起了关子:“丹水就是丹江,也就是标志着我们过去的家——丹江河畔,说近了就是我们过去的家就居住在淅川县马蹬镇桐柏村。‘泗州’说的是唐河著名的宋代泗州塔,在这里,指我们的新家唐河!”

  原来,周清真属于南水北调移民。2010年6月1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第一批移民迁安工程启动。目前,和周清真一起的第一批移民共计6.49万人已全部搬迁到了河南的郑州、平顶山、新乡、许昌、漯河、南阳等6个省辖市的25个县(市、区)。

  2011年春节是周清真等丹江移民们在移民新村过的第一个春节。看着新分配的一座小洋楼和几亩良田,周清真心里早乐开了花:“俺是金凤凰落到了梧桐树上,一下子掉到了福窝里!”

  周清真说着还将记者拉到了其他移民家中看个仔细。记者在该村转悠了一遍,家家户户的对联的确不一般,欣喜之余,记者赶紧掏出笔记录下来:

  “舍下故乡一方土,入住新村几亩田”;“挥手故乡,一渠清水朝北流无怨无悔。迈步新村,满腔激情向党诉有声有色” ;“住上楼房,好心情刚刚开始。告别故乡,新生活蒸蒸日上”;“创业心丝毫不动摇 ,不论天涯海角。移民情天地可作证 ,可载历史文献 ”……读着这些对联,记者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副副对联,不仅写出了丹江移民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力支持,还写出了他们“舍小家为国家”的博大情怀!

  再捕一次鱼

  正月初二,从淅川县香花镇阮营村搬迁至邓州市刘集镇西阮营村的移民吴忠找来一辆汽车返乡拜年,他的老家就在丹江边。一见老乡,吴忠老远就把车停下来,一边递烟,一边抱拳拜年。

  “新家咋样?”老乡们一遍一遍地问道。

  吴忠总是含着泪水答道:“分了地,住的也是新房子。春节期间,乡里村里还发了不少礼物,一切都很好!可就是想老家,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丹江水,想回到家乡再捕一次鱼……”

  一个邻居听后转身回家拿出了一张渔网说:“这个不难,给你,也让我们再看看你的手艺!”

  吴忠一见渔网,眼睛顿时亮了。他双手托起渔网,大步流星地来到丹江河边,双手晃悠了两下之后,奋力向前一甩,渔网在空中成了一个椭圆后落到了水面上。片刻之后,吴忠用手轻轻地拍了拍网绳,缓缓收起。大家看到网中跳跃的鱼儿,发出一阵阵欢呼:“网到鱼啦!网到鱼啦!”

  闲聊间隙,记者见缝插针问吴忠道:“到了新家适应不适应?”吴忠沉思了片刻说,说实话真的不适应!过去,咱是渔民,天天到河里捕鱼,收入也高。去了新家之后,成了农民,天天种地,收入低不说,过去置买的渔网、渔船都没用处了……”

  “后悔不?”

  “后悔个啥?南水北调是大事,让北京人吃上咱纯净的丹江水是好事,咱不搬迁哪成?咱总不能让水调不成吧?!”

  又饮丹江水

  搬迁至邓州市的刘天海大年初三携全家四口回到了淅川香花镇,这个50多岁的汉子回家之后又是祭祖,又是省亲。

  “俺住的房屋有101平方米,还是门面房,将来还能开个商店。今年春节,当地乡政府还给俺每户发了15斤米、1壶油,邓州市移民局还每人发了100元过年费!”刘天海告诉乡亲们:“丰衣足食之后,就是想家,想回丹江看看,哪怕再饮一口丹江水!”

  刘天海说着来到了丹江岸边的丹江大观苑景区,他掏出相机,将情人岛、龟岛、楚风楼、范蠡阁等美景一一摄入镜头。游罢丹江大观苑景区,刘天海又来到了丹江河对岸的香严寺。他虔诚地跪拜在大雄宝殿前,为家乡人民祈福,为广大移民祈福。

  告别丹江之时,刘天海掬一捧丹江水,畅饮起来,口中念念有词:“甜!真甜!”饮毕,他弯腰取出一个水壶,咕咚咕咚地灌了一壶丹江水,然后对大家说:“以后想丹江了,就拿出来看看,口渴了,就喝一口!”

  据悉,从1958年开始,在长达18年的丹江口水库库区初期移民搬迁过程中,淅川移民已达20.2万人,而此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期间,淅川县要再次动迁移民16.2万人,迁移人口占了全县人口总数的1/5多。36万多人的背井离乡,换来一渠清澈的丹江水自南而北流到京津。(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唐红丽)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