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请结合您的专业谈谈您概念中的春节。
杨军昌:关于春节的记载,有些是典籍记载,有些是传说,从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来说,我们所见到的文物中,壁画对于春节或者是过年的反映到目前为止是没有的。汉代唐代有杂耍图壁画,但是不能就此判断是春节的主题,还有出土的一些击乐俑,吹拉弹唱的俑都有,这些热闹的场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但是也不能认为是反映春节主题的。明清时期的画可能会有春节的主题,比如放鞭炮的图等等。所以从唐以前出土文物来看,春节主题确实是一个空白。如果说春节起源于“腊祭”的话,那么我们期待在以后的考古中能够出现相对应的实物。
《中国社会科学报》:春节我们从小就过,直到现在您觉得哪一个春节在您印象中是最深刻、最让您难忘的?
杨军昌:1999年春节我是在意大利过的。其间去意大利很多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刻感受到他们的文物保护做得很好,一些理念与思维很新,也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有限,于是下定决心去深造。那时博士报名刚好是春节,于是请国内的亲人替我办好报名各项手续。那个春节很难忘,一个是春节本身过得很难忘,第一次不在家里过年;另一个是经历很难忘,自己对于文物保护的一些理念、思想等都是从那里开始的。那一年非常有意义,对于我以后的道路起到指引作用,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意大利人不过春节,但是有的人会穿唐装。而意大利的华人过春节还保留着穿红棉袄、相互问候作揖、吃饺子的传统,但是国内的人拜年已经不穿红棉袄、作揖了。可以说意大利华人的春节是一个混合物。(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杨晓娟)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