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62期特别策划“同庆中国年”文章之一。
在藏工作40年整,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春节屈指可数。想来也有点与孔夫子所倡导的悌孝之规不合,这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啊!好在中国自古传下一句话,叫“忠孝不能两全”,且就作为对家人深深歉意的托词了。其实,这也未必就是托词,作为内地进藏干部的许多“老西藏”不都是如此吗?有位从事历史研究的“老西藏”在一次聚会上即席赋诗:“投身边关即为家,风雪铁马已无涯。平安更深说烽火,卅年白霜照晚霞。”一时间,众人热泪盈盈,此君慨然道:“何故做小儿状耶?!”情又始激昂,高唱大风歌,直把聚会推向高潮。这样的场景,恐怕在内地生活的人是不可想象的。在藏工作的学者,一旦有了祖国的大局观,也会将自己视作边关将士。
这几年的春节,我都是一人在拉萨独自度过。除夕夜,星云徜徉,万家灯火,此起彼伏的爆竹礼花入耳入眼,好一派边城祥和夜之景色。看央视春晚节目,五光十色,流彩飞溢,一如歌舞升平的盛世写照,全国人民大拜年,民族大团结的主旋律每每奏响。此时遥想父母家人在内地的团聚,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不由得浮出一番感叹,愿这不夜时光永驻。一个人过春节,说孤独也不孤独,置身于国家福祉之下,众生欢乐之中,复何求?
除夕夜于国人来说,千百年来是温馨浓浓的重要载体,也是充满憧憬的起点。长辈自然对儿孙们祝福,儿孙们也对长辈们祝福。所有的祝福,包含了多少深情,包含了多少厚意。今年,中国人辞去金虎迎来玉兔,年长岁月人长精神,动物生肖在老祖宗留下的十二个循环里面多半有着一种寄托吧。于是,今年的春节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更多对新年追求美好生活的理由。其实,又何止是今年呢,年年岁岁的除夕,不都是这样么?这,就是中华民族生命绿洲得以生生不息的一个源泉吧。
过罢了除夕是初一,年味儿越发浓烈,春节长假是走亲访友或者外出游玩的好时光,人们多带着喜气洋洋竞相出发。而对于想做学问的人来说,长假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七天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首要是读书,想做学问的人不可不读书,在经年的历练中,我有了读书、读好书、读深刻的书,非此不足以长进的体会。我赞成一位学者的建议,我们每个人的床头实在应该有几本一时读不太懂但却可以慢慢咀嚼的书,它们将逐步拓宽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人生。
春节长假,也是搞研究之人赶写课题的好时光。近年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氛围很浓,不少课题是等着人去搞。西藏社科院把职能定位于“思想库”和“服务部”之后,现实研究和对策研究的比重逐步加大,这几年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百年历史、社会稳定等课题一个个摆在那里,需要研究人员去深入地研究,拿出成果。
由于职务的原因,我平时很少能有大块的时间做课题,这个春节正好可以赶写课题。我搞研究的起步阶段侧重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曾经在20多年前提出过“非典型二元结构”的观点。当时我就有个感觉,现实问题之源还在于历史,而绘就西藏历史浓墨重彩之处,当是解析百年波澜壮阔的变迁。我院的重点课题“西藏百年史”提升为中国社科院的委托课题之后,作为发起人之一,除了尽心指导好这个课题的搭架子、装内容之外,也参加到部分的写作之中。因为分课题的主持人说:“你不写,怎么证明你要求的写法呢?”
今年春节不能回家,索性在读书之后赶写课题。几天的光阴就有了初步收获,将《西藏百年史论》第三册的第一章拿了下来。稿子写毕,凝望长空,天色碧蓝如洗,不由得思绪万千,那历史的画卷在脑海里一幅幅飞掠……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孙勇 西藏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