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暑期,我应德国马普国际刑法研究所的邀请来到弗莱堡。坐在从弗莱堡到斯图加特的火车上,我的手中仍然拿着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据说,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35种文字,并且被拍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坦率地说,小说开头关于主人公汉娜和米夏姐弟恋的详细描述相当冗长,使我感觉它有些低俗,但是随着情节的展开,我逐渐被故事中的悬念吸引了,特别是汉娜怪异行为背后所隐含的秘密。当我最终得知她曾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纳粹狱卒,并为“恪尽职守”而使三百多名无辜者葬身火海时,我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因为我无法分辨是一个美女戴上了恶魔的面具还是一个恶魔戴上了美女的面具。汉娜坐在了被告席上,因拒绝为自己辩解而获得终身监禁的刑罚,并且在出狱那天清晨自我了断了一生的恩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人生悲剧。汉娜的生命轨迹被偶然地扭曲了,但是在这偶然的背后大概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一种我曾经称之为“人生黑洞”的外部力量改变了她的人生。这部小说蕴涵着人性复杂感和历史厚重感,也包裹着法律元素和法学知识。作者不仅是我的同行,而且与我有着相同的“业余爱好”。
......(作者:何家弘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