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需完善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1-14 10:1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前,第三届全国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高校古籍保护研究会主办,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14所全国高校图书馆的30余位代表出席本次研讨会。各馆代表在会上交流了近年来在古籍保护工作方面所进行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探讨。

  针对近年来高校古籍保护研究会工作以及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古籍保护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沈乃文表示,目前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全面展开,高校图书馆亦从中受益;但从内部而言,古籍保护条件尚嫌不足,目录建设尚未到位,人员培养、设备添置、项目承担等方面,仅仅靠一校一馆之力,问题仍难解决,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应当考虑馆际协作以及完善相关规则规范的制定。

  鉴于古籍数字化、网络化的必然趋势,与会代表都相应介绍了各馆古籍数字化工作情况,各类数据库建设也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北京师范大学代表杨健在介绍北师大馆古籍工作的同时就建议,目前需要做好数字化古籍的查重工作,以使古籍数字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四川大学代表何艳艳则更关注目前古籍基础工作尚不扎实的问题,她认为古籍保存条件亟待改善,古籍资源需要合理配置,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应配合购买。上海师范大学代表陈金林对高校古籍工作面临边缘化的现状表示了担忧,他认为图书馆在学校地位的边缘化、古籍部门在图书馆地位的边缘化,都是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吴格则表示,复旦馆加大古籍开放力度的尝试卓有成效,而在古籍保护的背景下,读者权利问题值得探讨。

  后备人才的培养对古籍保护工作而言是关键所在,因此古籍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提高以及梯队建设问题,都受到了代表们的普遍关注。尤其在古籍修复工作方面,针对或多或少存在人员断档、设备不足的情况,各馆代表纷纷坦言,更加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是古籍保护工作中的重点所在,应当通过研究生培养、馆际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古籍保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记者李玉 通讯员赵宴群)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