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59期独家报道“ 网络写作10年密探 ”文章之一。
●网络写手转型的方向大致有三类:职业作家、电视编剧、文化商人。
●文学创作无所谓庙堂与江湖,它既不神圣也不庸俗,既不高尚也不卑鄙,只是个中性词。
●网络文学经历了蒙昧与觉醒、繁华与骚动,现在渐趋沉稳,也渐趋繁荣。
慕容雪村、李寻欢、安妮宝贝、今何在,这几个名字,曾在10年前红遍网络,被并称为“网络四大写手”,身后粉丝无数。作为第一批成名的网络写手,他们无意间领跑了一场旷日持久、意义非凡的“文学革命”。在网络上“江山辈有才人出”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昨日青春飞扬的他们,现在在哪里?
“转型”已经成为第一代网络写手中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他们中鲜有人坚持网络写作至今。网络写手转型的方向大致有三类:第一类,职业作家,代表人物有安妮宝贝。他们通过网络发表的方式成名,最终成功打进传统文学的圈子。第二类,电视编剧,代表人物有宁财神,他的影视作品《武林外传》红透了半个中国。第三类,文化商人,代表人物有路金波。2002年,路金波出版了小册子《粉墨谢场》,作为网络写手“李寻欢”的告别作。自此,他告别了“李寻欢”这个知名ID,也告别了自己网络写手的身份。经过几年打拼,他已成为行业内知名的出版人。
然而,把慕容雪村归到上面任何一类,似乎都不大合适。在网络写作刚兴起时,这个化名“慕容雪村”的年轻人因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一举成名。有人说他是“大隐隐于市”的隐者,他在网络上从不以真实身份示人。对此,慕容雪村这样解释,“2002年我在企业做高管,天天人模狗样地打条领带,恰好就在那时写了《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小说的气质和我本人的工作构成一对矛盾,怕老板知道,所以只用笔名混世。这些年心态放松了,也没有故意保密,我做过节目主持人,也经常接受采访,已经不算是什么神秘人物了。”
如今的慕容雪村也没有“淡出江湖”。2009年末,他“混进”了江西上饶的一个传销团伙,在其中生活了23天。由这段经历写成的揭黑新作《中国,少了一味药》近期已面世。这本新书最先是在《人民文学》与读者见面,有人猜测,这意味着慕容雪村也在慢慢走上传统文学的路子。对这样的说法,他提出抗议,“我很不喜欢‘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提法,不管怎么说,这种划分都太野蛮了。我在《人民文学》发表不是因为我想走新路,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另外,我也不太喜欢‘都市文学作家’这顶帽子,在很多人眼里,我写的东西算不上‘文学’。我算不上作家,只是个网络写手。”
“无所谓庙堂与江湖”,是慕容雪村对写作的一点看法。“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文学殿堂’,当一个人有表达的欲望,拿起笔想要写点什么,这时他就是个作家。文学创作无所谓庙堂与江湖,也不需要得到谁的允许,它既不神圣也不庸俗,既不高尚也不卑鄙,只是个中性词。”他说。
对于网络写作,慕容雪村一再提到,“没必要搞得那么严肃。”他给了“网络文学”这样一个描述:从2000年前后,一群人开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人们称之为“网络文学”,10年之后,它已经是一个过时的名词。和所有事物一样,网络文学也经历了蒙昧与觉醒、繁华与骚动,现在渐趋沉稳,也渐趋繁荣。“成就巨大,毛病很多”,他用8个字来评价这10年的历史。但是他仍然相信,“它有个好未来”。
当记者问到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时,慕容雪村回答得很潇洒,“我昼伏夜出,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和写作。居无定所,不买房,不买车,在一个地方住烦了就换个地方,我的版税收入可以维持温饱,我的爱好就是我的工作,我乐在其中。”(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吕莎)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