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助力青年成长
本报讯 1月14日,以“新媒体发展助力青年成长”为主题的2010年度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年会暨首届高校新媒体文化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北师大党委副书记王炳林在致辞中指出,文化建设对大学发展至关重要,是引领大学前进的航标。希望高校的媒体可以把握主流方向,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
文化节上《2010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4小时以内,占76.8%;上网时间在1—2小时与2—4小时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都在30%左右。另外,超过九成(94.5%)的大学生使用电脑上网,有60.2%的大学生使用过手机上网。
在对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站类型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站类型为:搜索引擎、网络社区、视频网站、门户网,其比例分别为80.7%、64.5%、60.9%和55.6%。
通过对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调查发现,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最高,为28.1%;其次为学习、网上聊天交友,比例分别为26.2%和22.1%。可见,大学生主要是将互联网作为休闲娱乐工具,而将其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临渊)
一二线城市就业竞争压力正在接近
本报讯 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举办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形势季度分析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胡德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就业处处长张志斌等出席了会议。
在题为“2010年第四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数据和苏州工业园区数据”的主题报告中,中国人民大学丁大建研究员指出,根据网络招聘数据得出的主要结论有:2010年第四季度就业形势继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缓和趋势;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然过去,市场供求状况已大体恢复到危机前水平;2010年第四季度招聘需求人数上升和求职人数下降的供求双向变化,是导致第四季度就业压力进一步趋缓的直接原因;招聘需求在前三个季度连续扩大的基础上,第四季度继续上升扩大,与往年第四季度招聘需求趋弱有很大不同;CIER就业竞争指数作为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短期波动的指标具有市场变动的敏感性,其与通胀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重要经济指标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市场供给的结构变化,即网络求职者中离职人员、在职人员和应届毕业生所占比重的变动既有季节性因素,也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但还是以季节性因素为主。
调查还显示,连续几季度以来,网络求职竞争最强和最弱的十大行业变动不大,其特点表现为:就业竞争强的多为国有、垄断类行业,竞争弱的多为市场化程度高的竞争性行业;就业压力大时,行业就业竞争差异也大,反之,行业间差异也小;2010年第四季度,就业压力最大和最小的十大城市排列变动不大;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部城市的就业竞争差异在缩小,就业流动迟缓,东部沿海地区的缺工现象或初露端倪;一二线城市的就业竞争压力也在接近。(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任达宣)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