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烛言灯语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1-26 10:4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栏目主持:王艾录

  东床

  称女婿为“东床”,源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东床的故事。《世说新语·雅量第六》:“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耶!’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坦腹”、“令坦”。“坦”通“袒”。导:王导。

  东道主

  东道主亦称“东道主人”,原指东面道路上的主人,今指以酒饭请客的人。

  《左传·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攻郑,郑派烛之武离间之。烛之武对秦穆公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的东面,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本此。

  肥皂

  皂:皂荚。古代黄河流域的人使用皂荚树上结的荚果——皂荚来助洗衣物。长江流域没有皂荚树,但是有另外一种树,其荚果跟皂荚性能一样,可以助洗衣服,只是比皂荚更为肥厚丰腴,所以人们管它叫“肥皂子”、“肥皂果”、“肥皂荚”,简称“肥皂”。当洋碱(番碱)从海外传入我国后,未另名,径以旧名“肥皂”称新物。

  伙伴

  伙伴即同伙。

  本作“火伴”。唐朝为府兵制,分上府、中府、下府三等。下府设团,团设队,队设火。10人为一火。10人同用一个灶火烧饭,谓“一火”、“同火”、“火伴”,后作“一伴”、“同伴”、“伙伴”。

  风筝

  风筝古时称“鹞”、“鸢”。最早的风筝是用木材作木鸢,相传由战国时墨翟研制。《韩非子·外储说》:墨翟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直至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纸鸢,亦称“风鸢”,系长线手握之,其上附弓弦,迎风作响。古代纸鸢曾被用于军事上,直到五代前后,才逐渐变成玩具。《新唐书·藩镇列传·田悦传》:“侄急,以纸为风鸢,高百余丈,过悦营上。悦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晚唐时,风筝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风吹声鸣。高骈《风筝》:“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明·陈沂《询蒭录·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业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大致没有响器的叫“纸鸢”,有响器的叫“风筝”。

  另外,风筝又指铁马,亦称“檐铃”、“风铃”、“风铎”、“风铁”、“风琴”、“风马儿”,为悬挂在殿塔檐下的金属片,遇风发声,声若马铃。唐五代人诗文中说到的“风筝”,多指此。(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