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社会科学文章评价标准不应单一化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1-26 09:3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一辈子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写了一辈子的文章,参加了数不胜数的评职称、评奖等活动,为“自己被评”和“评价他人”的著述惮精竭虑,到头来却被一篇《与“口号型” 文章决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23日第4版)的评论惊醒:到底什么算是社会科学“好的研究文章”?

  按理说这个问题早有答案:有独到观点、深刻见地、理论高度、实践价值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章,自然是好文章。“文章千古在,官宦一时荣” !如果说这个标准有些抽象、不便操作的话,相当具象、条款分明的评价标准,在各个学科、各个门类、各种名目的评奖、评职称活动中白纸黑字,清楚明了。

  但不知怎的,到底“什么算是好文章”的问题,似乎总是模模糊糊、不甚了了。而现实中让自己眼前一亮、拍案叫绝的文章,也的确凤毛麟角、难得一遇。感谢唐世平先生,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这个值得我们文人关注的问题。

  “贡献新的知识”,是唐先生提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目标”,这无疑十分正确。但敝人以为,“贡献新的知识” 对自然科学研究讲,要求得当。而对社会科学尤其是当下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可能要作出具体的分析以后才能使人明确。

  何谓“新的知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解,要放置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有意义。例如,有些看似新的知识,实则是以搞乱人心、危害国家利益为目的,这样的文章算不得好文章。有助于维护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应当作为好文章的标准之一。

  单从纯学术角度看,唐先生的“四项标准”应算作社会科学好文章的高标准。除此之外,似应还存在中标准和低标准。

  唐文中批评的“第一种模式”,尽管该类文章“只见作者呼吁的方向,却不见其在认定的方向上前行半步并展示它的成果”。窃以为,作者能朝某一方向展开呼吁并呼吁得当的话,也是一种成果,甚至可算作“贡献”。文中批评的“第二种模式”文章,是指出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事实后,“接下来,文章会指出研究这一社会事实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吸收的理论,之后便结束了”。照我看,这也是理论文章的一种写法,“引而不发,跃如也”。此两种模式的文章,如果真能如其评论,即使够不上高标准的好文章,也许可算作中、低标准的好文章。而且敝人以为,对每时每刻产生于各种媒质的千万数计的文章,应以“好、中、差”三类加以区分,其中每一类又可细分,如上述“好文章”应同时存在高、中、低三项标准。毕竟脑力劳动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其成果自应受到尊重。

  还需指出的是,在目前学术评论庸俗化盛行的情况下,唐先生点出具体文章名称扎实进行评论的勇气值得称道,对为“评职称写文章凑数”的批评也很中肯,其盼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为人类“贡献新的知识”的急迫心情,尤其值得国人学习。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春龙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