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斗争准备总有着近期准备和长期准备的矛盾。人们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于当前威胁,把军队建设的基点放在当前任务上。然而,预设的军事任务和现实的军事任务并没有必然联系。二战后,美苏以对方为假想敌,以大规模核战争为背景,以东欧和西欧为主要战场发展军事力量。60多年来,两国先后近百次对外使用武力,都是使用常规武器、针对其他国家、在其他地区作战。以至于伊拉克战争时,美国精心打造的数字化机步师因为“太重”,根本到不了战场。美军折兵越南、苏联兵败阿富汗的现实,无不折射出“基于任务”的建军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于是,人们开始探求改变这样的建军模式,目光开始由“基于任务”转向“基于能力”,关注的焦点逐步从“和谁打”、“在哪打”,转移到“打什么仗”、“怎样打仗”。腓特烈大帝在其《战争通则》中曾经询问自己,“如果我是敌人,我会制订怎样的战略?”
......(作者:章庆 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装备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