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科学与社会:跨越鸿沟还是斩断戈尔迪之结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1-26 11:1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11月29日,北京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张皓经调查发现“鲜食用菌不同程度地使用过荧光增白剂浸泡”。消息一经传出,各地纷纷掀起检验蘑菇的热潮。北京市工商部门旋即澄清,张皓的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并在后续的实验检测中宣称食用菌的合格率为97.73%。相比之下,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99%的网友选择“相信小学生”而不信工商局。一边是“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一边是“政府部门检测九成多合格”。在各自的实验背后,究竟哪一方代表了“科学”的立场?为什么公众把支持投给了刚刚涉入“科学”的“小学生”却不相信“权威部门”?

......(作者:王程韡 单位: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链接〉〉

  《利维坦与空气泵》

  美国科学史家史蒂文·夏平(Shapin Steven)和西蒙·谢弗(Schaffer Simon)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经典之作。作者回到17世纪的英格兰,概述了波义耳和霍布斯有关真空问题争论的故事。故事从知识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情境出发,重新考察了传统科学史认为已成定论的“实验科学的诞生过程”,揭开了波义耳—霍布斯之争的历史黑箱。波义耳之所以能够战胜霍布斯的关键便在于空气泵这一科学仪器和见证的参与机制,让社会开始对实验方法变得熟悉,从而最终“发现”事实。该书对科学史和政治史兼具启发意义,象征强大国家和君权至上的海怪“利维坦”与因近代科学而诞生的“空气泵”的并列出现暗示着如下主张:消除真空,就是避免内战;解决了知识秩序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社会秩序的问题。(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