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探索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1-24 11:1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环境问题与世界性不平衡

  □乔榛

  实现世界性的碳减排目标是不可替代的。对于目前还存在较大分歧的世界各国来说,尽管博弈难以避免,但寻求合作是一条最光明之路。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博弈上的困境,主要源于它们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以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效用不同。改变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达成碳减排一致行动的最根本条件。环境问题与世界性不平衡有很大关系,不管我们愿意与否,也不管消除世界性不平衡有没有现实性,现在我们是在一个对未来进行选择的时刻,如果要继续保持这种失衡局面,那么失去的将是人类的未来。

  世界性碳减排博弈的有效均衡有赖于世界各国发展差距的缩小和全球性治理结构的形成,在这一根本的条件难以实现之前,更现实的是在世界各国之间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一种合作的机制。合作是全球性治理结构的有效替代形式,也是缩小各国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

  在现阶段,要缩小各国间的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而有一种途径可以选择,就是发达国家必须负起更多的责任。因为在开放的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增加投资、转移技术和经济援助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然而,发达国家对此并不是积极主动的,许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更多地停留在一种道义的层面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如果说过去的这种经济支持只是单向度的,因此难以调动起发达国家的积极性,那么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条件和进行经济援助已经不单单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了,这种发展最终也是发达国家继续保持发展的条件。这种历史性的条件或许可以成为发达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根据。而且具体的突破可以是在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上进行技术、资金方面的转让和支援,以及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而不是实施保护,通过贸易的方式来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碳排放方面的不平衡。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减少碳排放也不是一个等待的问题,即不能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考虑碳减排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式。发展中国家从发展的角度讲,对碳排放有着更大的依赖,但从碳减排的潜力来看也是最大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取得发达国家较为公平的支持下,在碳减排方面加大力度。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乔榛 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我国尚处于创建现代金融业的初始阶段

  □李启英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河北经贸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着重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与会者以《资本论》为指导,剖析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资本论》揭示了资本的本性是危机爆发的深层诱因,虚拟资本过度膨胀是危机产生的直接导因。刘诗白教授作了“论过度金融化与美国的金融危机”学术报告,指出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新形式,其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不断扩张的生产能力与内生需求不足的矛盾。金融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尚处于创建现代金融业的初始阶段,只有尽早构建和完善现代金融体制和机制,才能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许建康教授作了“世界经济危机与西方经济学危机”报告,指出金融海啸冲击下,大国兴衰的急剧变动推动多极化向纵深拓展,像历次世界格局的战略性重组那样,世界体系结构的新陈代谢不会是平和的吐故纳新,而总是伴随着社会动乱和战争频发的激荡与蔓延。

  与会专家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作了分析。王福成教授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描述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面对的经济环境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丁任重教授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认为以往的政策着重于市场环境的改善,着重于渐近、逐次的推进,而现在的政策突出了政府的强力推动,其目的是要政策在短期内尽快出效果,而不能贻误时机。(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启英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