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是学者所从事的一项理论探究活动,其目的在于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联系,以求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作为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繁荣的学术不仅表征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能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实践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正因为如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实现学术繁荣必将成为中国学人思考的重要问题。毫无疑问,真正实现学术繁荣需要很多条件,但就学术繁荣的内在机制而言,学术批判无疑是其强大的内生力量。换句话说,只有坚持学术批判,即依据时代的变化和一定的学术规范对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不断地讨论、争论和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认识,才能真正实现学术的创新和繁荣。
从性质上而言,学术研究属于人类所从事的以把握事物的规律为目的的科学活动。毛泽东指出:“‘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但“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时代,并受着各种现实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因此,“我们”所进行的“求”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任何时代的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性认识。不仅如此,特定时代的人,通过“求”而获得的理论成果必然具有有限性,甚至还会带有很多错误。而只有后来者的批判无疑才是不断克服限制,排除错误的最有力的武器。
作为学术繁荣的强大内生力量,学术批判必须坚持自我批判和他者批判的有机结合。学术批判首先必须坚持自我批判。自我批判就是学者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审思和质疑,发现其中的缺陷和错误,并力争改正之,完善之,只有这样,学者才有可能在求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对此,伟大导师马克思无疑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思从事学术的一生就是自我批判的一生,正是这种自我批判精神,使他能够到达“历史科学”研究的巅峰,也是这种批判精神,使他总是以最完善的形式将其著作公开问世。对于马克思的学术批判精神,恩格斯感同身受,他曾说道,马克思“以高尚的良心和自我批判的态度来竭力使他在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在发表前能表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与此相反,学者那种在认识上“私其所积”、“倚其所私”的错误做法,即偏爱自己的知识,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奉为圭臬,自以为是,自我陶醉,其结果必然是学术生命的停止,而等待他的也必将是被时代所淘汰。
学术批判中的他者批判就是对其他学者的知识进行质疑,并由此产生讨论甚至争论,以促进知识的更新和繁荣。学术研究从来都是众多学者的共同追求,由此才能形成“学术圈”。如果说“学术圈”是一个有机体,那么由学术批判而引起的讨论甚至争论则无疑是这个有机体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之源。学术研究只有“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学者通过将自己的学术观点置于一定的学术场域中,并与其他学术观点进行交锋和争鸣,借鉴他者的长处,力避他者的短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者对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理论前提进行反思,并在这种反思中明晰自己的思维限度,从而促使自己的学术取得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学术批判中的他者批判通过审思他者的理论成果,发现其中的缺陷,并通过说理的方式让他者信服,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学术的繁荣。他者批判可以造成学术繁荣的良性循环机制,那种没有他者批判精神,唯他者马首是瞻,唯权威是从,必将阻碍学术繁荣。
学术批判之于学术至关重要,唯有坚持真理取向的学术批判才能真正成为学术繁荣的内生力量。学术批判要以弄清问题,把握真理为根本目标。就其本质而言,学术批判本身就隶属于学术研究,因而追求真理性认识是其本然的目的。但是,曾几何时,学术批判却从根本上偏离了这一航向,批判转而演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学术观点则畸变为“政治立场”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砝码。一时间,“大鸣大放”、大字报和批斗会成为批判的主要形式,肆无忌惮的人身攻击成为批判的主要目标,由此造成的恶果则是“谈批色变”,人们唯恐避之而不及。而随着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人开始注重名和利,而学术则变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为了能够尽早地脱颖而出,有些学人甚至完全放弃学术之追求真理性认识的本然功能,将学术批判变成自我彰显的“噱头”,于是,专批名人、伟人,借助媒体虚造声势,以致钻进为批判而批判的死胡同。不难想象,当这种现象泛化为普遍之时,必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学术批判之于学术至关重要,唯有坚持科学评判标准的学术批判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学术繁荣。任何活动标准的制定都必须以活动本身的根本特征为前提。作为一项科学活动,学术批判旨在获得真理性认识,而真理具有不以人的主观价值判断,不以片面的经验为转移的客观性。为此,坚持科学评判标准的学术批判首先要摒弃那种依赖于主观性的价值判断的错误做法,以事实为根据,以理服人。主观性的价值判断背离客观事实,在现实中,它往往依附“霸权话语”,具有表面合理性的假象,以此为标准,其结果必然是对权力话语的屈从。理论来自于经验,真正的理论是经验的提升,是对经验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既然如此,科学的评判标准也必须来自于对经验的全面调查和研究,如此才能让批判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反之,那种以片面经验,以一时一地的认识作为评判标准的批判,只能是“无的放矢”的批判,只能是夸夸其谈的批判。
总之,“不善于作自我批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地,拒绝学术批判的学科必定是萎靡不振的学科,经不起批评的理论决不是正确的理论”,学术批判对于学术繁荣的作用毋庸置疑。只有让学术批判成为学术研究的常态,坚持学术批判的真理取向,坚持科学的批判原则,学术批判才能真正成为学术繁荣的内生力量,中国的学术才能迎来真正的繁荣之势态。
(作者:盛辉辉 杨建华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理论二系;重庆警备区政治部干部处)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