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增强人物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 新中国人物博物馆60年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1-19 11:0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上海讯(记者胡言午)人物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行业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门类,承担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纪念和宣传弘扬重要历史人物的重要职责,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教育资源和道德资源。近年来,人物博物馆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值新中国第一个人物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开馆60周年之际,1月8日,新中国人物博物馆60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60家人物博物馆和研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部分日本友人济济一堂,针对目前人物博物馆的现状,围绕“新中国人物博物馆如何走向世界”这一议题,就人物博物馆如何科学管理、和谐发展,如何更新理念、开拓创新及如何与世界同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厦门陈嘉庚纪念馆联合主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朱咏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中国人物博物馆与国际水准尚存差距

  2010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吸引了众多国外博物馆届人士来到中国。在与国际博物馆届的交流与思想碰撞中,不少专家对我国人物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通过他们的主旨报告和小组交流,我们看到,无论是陈展的手段,还是办馆的理念,我们都存在一定差距,许多外国同行对中国的人物博物馆所知甚少”。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马玉说。

  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则呼吁成立人物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国际博协的31个专业委员会中没有人物博物馆的专业委员会。国际上没有,中国能不能有?”

  此外,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影响,对人物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也提出了挑战。在新形势下,人物博物馆能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已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面对发展瓶颈,通过积极的交流合作寻找突破口、征得发展先机,成为众多专家的共识。

  挖掘感动世界的中国人物

  人物纪念馆在精神层面和价值观方面怎样才能进行有效交流?与会专家认为,努力寻找和发现能够感动世界的人物,从而与世界博物馆产生共鸣是人物博物馆走向世界的根本方法。湖南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龙剑宇举例说,20世纪30年代,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何凤山在他任内拯救了数千名犹太人,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而这个人物被益阳市博物馆挖掘出来后,他的精神事迹感动了世界。

  在找到能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共振共鸣的人物后,要如何展示给世界?与会专家表示,寻找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递这种感动也非常重要。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加量介绍,东北烈士纪念馆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比如在介绍赵一曼烈士时,不仅将她作为一名忠诚的战士,更从一位伟大母亲的角度将她升华为人类母性最优秀的典型代表,扩大了接受人群的面积,更易为世界观众所接受。

  借人物博物馆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已成为迫切问题。我国人物博物馆具有鲜明特色,在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如何使人物博物馆的精神内核为世界所接受?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认为,任何博物馆都应该体现一种特定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中西方价值观虽然差异较大,但面临如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问题等诸多全球性问题时,仍有着共同关注点。因此以充分现代化为立足点,以人类共同的福祉作为参照系,不断挖掘中西文化之间的价值契合点,成为人物博物馆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从展示的人物身上充分挖掘本土文明的优良元素,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挖掘其适应全球化大趋势的思想因子。(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