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国际政治社会理论的新进展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1-19 15:4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就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而言,在建构主义学派兴起之后,研究议题更加多元和丰富,这些新议题包括:社会化、本体安全、文明间对话、实践转向与关系转向、习惯逻辑、观众成本、抗争艺术、等级秩序等。

  新世纪头十年,国际关系理论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发展期,没有出现重大的理论范式间的辩论,但理论流派间的对话不断增加。就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而言,在建构主义学派兴起之后,研究议题更加多元和丰富,这些新议题包括:社会化、本体安全、文明间对话、实践转向与关系转向、习惯逻辑、观众成本、抗争艺术、等级秩序等。限于篇幅,本文侧重介绍后面的四个议题。这里所指的国际政治社会理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含但不等同于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正如建构主义理论家温特(Alexander Wendt)所强调的,理论创新要立足于给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新视角、新方法,而理论流派的分野则是相对的、次要的。另一位建构主义理论家霍普夫(Ted Hopf)也认为,凡是借鉴社会理论来探讨国际关系社会属性的研究,都属于国际政治社会理论的范畴。

......(作者:蒲晓宇 单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