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不能用数字来解构经典,而是应该在数字英雄面前高扬先进文化和文化经典的旗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南帆先生的文章《数字:代表什么?挑战什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7日“文学”版)试图告诉我们今天媒体制造的数字英雄已经成为时代的文化英雄。“媒体批评运用各种数字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文化英雄。这些文化英雄不是权力册封的,也不是专家炮制出来的。他们是声望、资本、民主三者汇聚而成的偶像,收视率、点击率和印数、发行量构成偶像背后的强大后援。”诚然,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媒体批评运用数字塑造“英雄”是现实,互联网时代带给传统文学批评的改变,新媒体批评的崛起等也都是事实。但是,在这种现实中,知识分子和文化学者的责任是什么?南帆先生的态度似乎是文化学者应该认同这一趋势,并跟着“数字英雄”走。其文章中表达的这种观念和价值取向,是值得商榷的。
......(作者:赵学清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